“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维护生产平稳,保障装置安全高效运行,这是我的职责。”在“两学一做”学习心得本上,龙朝辉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龙朝辉,共产党员,安庆石化炼油一部蜡油加氢装置四班班长。从1989年工作至今二十余载,龙朝辉扎根在炼油生产一线,他把装置高效运行和平稳生产作为自己工作的不懈追求,曾荣获“安庆石化优秀党员”、“安庆石化先进个人”、“安庆石化优秀班组长”等多项荣誉。在这背后,是龙朝辉几十年如一日用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书写着一名炼油人不变的责任与情怀。
责任多一分,担当重一分
从小在父母怀抱里闻着石油味长大的龙朝辉,是土生土长的“油二代”。1989年,龙朝辉从石化技校毕业,走上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跨时代的炼油工人。
2011年,龙朝辉所在的聚丙烯装置报废,他则转岗到蜡油加氢装置,从一名技术娴熟的老班长转身变成了一名“新学员”。
“一切重新开始,没有什么难关是无法逾越的。”内心强大的他,有着归零的气魄。
他像刚工作时那样,画流程、跑现场,一头扎进了塔罐丛林中。从反应岗位到分馏岗位,50多米高的塔器他不知跑了多少趟。工作之余,《岗位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法》,龙朝辉总是手不离书。遇到操作中的难点,龙朝辉总是拽着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虚心地请教。
2013年,技术过硬的他被任命为运行四班班长。龙朝辉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装置要安全高效运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班组成员培养成一支能征善战、凝心聚力的高效团队,才能保证企业高效发展。
“干气密封循环氢量怎么每小时从300标米下降到200标米,大家一起查查是什么原因?”
“室内的调节阀全开,量仍然提不起来。”
“这次检修干气密封系统改造,现场新增了一个手阀,我们去现场将手阀开大点,看看循环氢量能不能提起来?”
“循环氢量提起来了!”
像这样的岗位练兵,时常穿插在忙碌的工作中。对于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龙朝辉总是有意识地发动全班共同探讨解决,激发出大家学习技能的热情,桌面练兵和实操演练有机结合,效果明显。面对装置一次次出现的突发险情,龙朝辉带领大家,凭着过硬的本领一次次化险为夷。
责任多一分,能耗降一分
“今天气温下降了,冷凝器换热后温度也随之下降,大家将冷凝器的循环水阀关小一点。”清晨,龙朝辉翻看着DCS上的系统画面,仔细查看着塔器的温度、流量和压力。对生产进行全面“把脉”后,针对循环水温度下降,他便要求岗位人员对操作进行重新调整。
如何降低物耗能耗,提升装置效益,是龙朝辉上班关注的第一件事。
装置内开展的“班组小指标劳动竞赛”活动,物耗能耗占有重要比例,主要体现在水、电、汽、风的消耗上。为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降低这些物料消耗,龙朝辉组织大家成立攻关型学习小组,与其他班组之间横向找短板,纵向找差距,并逐条分析物耗能耗高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针对瓦斯耗量大这一难题,龙朝辉和大家总结出经验:除了工艺上加大利用系统热能,提高加热炉入口温度,达到减少瓦斯用量的目的之外,关键在于“勤调节”,即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按此,不仅瓦斯,还有蒸汽、循环水的消耗都会有所下降。
“通过勤调节,勤操作,及时跟进优化调整,控制参数在指标范围内,就能保证装置效益最大化。”龙朝辉把自己对生产的想法与大家分享着。
龙朝辉“勤调节”的操作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本节能降耗账。与其他班组相比,经济核算中物耗能耗节约显著,在“班组小指标劳动竞赛”活动中,更是常常拔得头筹。
责任多一分,安全多一分
石化行业是典型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行业,引发各类人身、安全、环保事故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在龙朝辉的心中对于装置安全生产有着非同一般的责任感。
“装置反应温度400℃,最高压力达11兆帕,而生产的介质中,有爆炸极限非常宽的石脑油,有硫化氢含量极高的循环氢气,稍有泄漏如不及时发现后果都是难以想象的。”龙朝辉介绍道。
每天,龙朝辉穿梭在塔罐丛林中,大到庞然大物的塔器,小到毫不起眼的螺栓螺帽,都成了龙朝辉巡检驻足时的“聚焦点”。
“不能让隐患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每次巡查,龙朝辉都这样提醒自己。
一次夜班,操作室内的报警声突然响了起来。DCS显示报警点在冷低分系统。龙朝辉便和岗位人员一道,佩戴好正压式呼吸器,带上硫化氢报警仪和电筒向现场奔去。可是在冷低分系统转了一圈,都没有发现泄漏点。
室外寒冷的北风正呼啸着。执着的龙朝辉决定逆风而上,决意捕捉出风中的异味来。果然在管廊框架下的泵区,硫化氢报警仪发出了“嘟嘟”叫声,他们远远地便发现汽提塔顶回流泵机封泄漏,大量的介质流了出来。龙朝辉立即和岗位人员对泄漏泵进行了切换处理。
像这样及时揪出的隐患不胜枚举。
一份责任源于一份热爱。时刻铭记责任,守护装置安全平稳运行,这就是龙朝辉——一名普通炼油工人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
(安庆石化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