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站长发明的防坠杆,我们再不用担心从三四米的高处掉下来了。”11月4日,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三公司50446队平台经理王继征说。
井架低位组装防坠杆,是钻井三公司技师工作站站长李元化今年最得意的一项创新成果。昔日,钻工在地面上组装井架时,无处系挂保险绳。今年初春,李元化开始琢磨井架低位组装防坠杆。刚进夏末,一套可收放、能升降的移动式铁质防坠杆就成型了。前些日子,李元化把防坠杆的材料改为铝合金,钻工用起来更轻巧了。
李元化的创新成果大多与井场安全相关。他在钻井队摸爬滚打了13年,目睹过血淋淋的井场安全事故惨剧,耳边永远抹不去员工亲人撕心裂肺地恸哭。为让弟兄们平平安安干活,他当钻工时就没少动脑子,常有小改小革问世。
2011年底,李元化担任公司技师工作站站长,一门心思搞创新。他每年都挤出100多天到井队征集安全生产难题,研究分析井场安全隐患症结,带头攻关。
钻工用气动小绞车吊送管具时,绞车滚筒上的钢绳极易排乱、挤压,从而发生钢绳跳弹伤人事故。李元化跟两名技师合力研磨,他们脑洞大开,在小绞车上加装了压绳滑轮和丝杠滚杆。这样,钢丝绳无论受力大小,都能规规矩矩地缠绕在滚筒上。
李元化是中国石化唯一的石油钻井工技能大师、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技术首席技师、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大家称呼他最多的却是“创新大咖”。
仅2011年以来,李元化就获得2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全国能源化工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QC成果奖、3项省部级成果奖……
“我搞创新不追求高大上,但必须接地气。”李元化说,“这些成果只要能对安全生产管点用,就比我获啥奖都要紧。”
春冬时节,狂风刮得井架直晃悠。给井架顶端天车上的轴承加润滑油,是不少钻工发怵的活儿。天车运转150小时后,钻工必须背着黄油枪,踩着井架上的铁梯,爬到离地面40多米高的天车台,为7只轴承加油。否则,轴承极易被磨毁。
2013年夏天,李元化开动脑筋,琢磨出了遥控加油装置。员工在地面组装井架时,就把加油装置预装在天车台上。加油装置一次装填14公斤黄油,足够3个月,也就是钻完一口井的用时所用。钻工只需在地面摁动控制键,加油装置就会自动打开,将润滑油均匀加进每只轴承里。
7只电动油嘴是李元化掏腰包网购的。由于没有发票,李元化把报销的事撂到了脑后,还直呼捡了大便宜:“网购一只才140元,你到实体店买,没有400元拿不走。”
“结婚20年,元化净当甩手掌柜了。” 李元化的妻子谢海霞有时也嗔怪丈夫。
李元化倒也认账:“媳妇抱怨的一点儿没错,别说其他杂事,就连我家买房、装修都是她一个人搞定的。”
李元化搞创新,不用扬鞭自奋蹄。
钻井三公司技师工作站有86名技师。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李元化不是领着技师们跑井场找选题、搞试验,就是召集大伙儿筛选课题、分配攻关任务,或者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没日没夜地设计、绘图、撰写创新报告……
“我原先是个乡村的穷孩子,是油田给我搭建了广阔的创新平台。”45岁的李元化说,“如果我不领着技师们为安全生产多出把力,就愧对油田的栽培。”
(中原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