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山西在低碳和绿色上做文章

   2016-12-07 中华石化网山西经济日报

49

核心提示:实施能源产业创新工程,顺应能源革命要求,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
实施能源产业创新工程,顺应能源革命要求,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煤炭去产能,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快三个千万千瓦级外送电基地建设。稳步提升煤层气抽采利用水平。扩大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推进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
  自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后,我国对其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
  雾霾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燃煤高碳排放是其中之一。治理燃煤高碳排放,山西实施的能源产业创新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该工程就是积极顺应能源革命要求,在“低碳”和“绿色”上做文章,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煤炭“去产能”,质量不能降
  2016年10月,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被关闭。这是山西煤企“去产能”的一个缩影。
  随着煤炭黄金十年过去,煤炭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山西煤炭企业顺应这一趋势,按供给侧改革要求,从2016年起纷纷“去产能”。
  今年,全省煤企率先退出2000万吨,2020年前退出1亿吨以上。这一目标占全国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十分之一左右。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山西煤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煤炭“去产能”,但质量还必须提升,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但是,许多煤企选洗原煤的工艺不先进,清洁高效利用程度低,影响着煤炭品质提升。
  为此,山西煤企在这方面开始采用新一代选洗原煤设备。比如,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马兰选煤厂引进了重介浅槽分选技术,不但提高了煤炭质量,每年还可少损失原煤6万吨。
  煤炭转化:产业链在延伸
  从采煤到发电,是山西煤炭转化的一大强项。“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继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坚持输煤输电并举,积极推进晋北、晋中、晋东3个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工程。
  同时,山西针对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一现实,提出了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速三年推进计划,到2017年底前完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创造有利条件。
  山西煤炭转化的另一强项是煤化工产业。
  “十三五”期间,山西的煤化工产业要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方向,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高起点、高标准、科学有序发展。
  煤制油产业:重点支持潞安集团180万吨/年煤基液体产品、400万吨/年煤基油品及化学品煤炭清洁利用油电化热一体化项目、晋煤集团200万吨/年煤基合成油项目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见效。
  其中,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等大型企业,要强化钴基费托煤制油工业示范和煤基甲醇制汽油技术攻关,重点解决煤炭液化副产、合成尾气提质利用、余热回收、油品精细后加工、高效催化剂生产与应用、热能系统优化、工艺包设计、工程化设计和碳减排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降低单位投资、单位水耗、单位煤耗和产排污强度,实现百万吨级以上大型装置安全稳定长期运行。
  煤制烯烃产业:同煤集团、山西焦煤要有序推进发展煤制烯烃替代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技术和示范工程。为此,山西支持这两家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改进完善的基础上有序建设煤制烯烃大型工业化升级示范装置,进行气化、净化、合成等全流程的系统优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工艺包。
  煤制天然气产业:根据煤种、煤质特性,重点支持中海油和同煤集团合作建设的一期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启动二期年产60亿立方米天然气项目建设,最终达到百亿立方米的规模;支持晋能集团年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支持阳煤集团等其他大型煤炭企业稳妥布局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配套建设配煤、液化天然气、化工品深加工等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的煤制天然气技术,强化对接合作,提高山西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
  煤制乙二醇产业:支持阳煤集团开展煤制乙二醇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重点解决污水处理与回用、精馏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等技术难题,推动乙二醇生产技术多元化。重点支持阳煤集团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襄矿集团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重点项目建设,坚决不允许上马系统配套不完善的低端项目,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痼疾。
  煤制芳烃:充分利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内高端研发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争取在山西开展煤制芳烃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解决甲醇制芳烃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反应热平衡和工程优化、工业化应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初步工业化。
  另辟蹊径:让新能源走向前台
  煤能发电,与煤伴生的煤层气也能发电。
  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煤层气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一丰富的资源,使山西的煤层气发电成为新能源产业。为此,在“十三五”期间,该省将加快推进地面开采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瓦斯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煤炭企业低浓度瓦斯就近发电。
  让新能源走向前台的还不只是煤层气发电。晋西北、吕梁、中条山,是风能集中区域。山西在确保风电有效消纳的基础上,正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大功率的风能发电,鼓励资源和开发条件较好地区加快风能开发,积极推进这三个区域风电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晋北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建设。
  大同、长治和运城是新能源示范城市。在太阳能产业上,这3个市正充分利用“太阳能+沉陷区治理”“太阳能+扶贫”“太阳能+农业生产”“太阳能+城乡能源低碳化”“太阳能+工业碳排放控制”等模式,发展壮大光电产业,为其他地方树立示范样板。同时,积极开展太阳能供热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设若干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
  山西还积极布局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其中,要加快推进晋中、运城、长治、忻州等地区利用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和途径。
  在地热能利用方面,山西综合开发利用水热型地热能,积极发展土壤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提高地热能在城镇和新农村建筑中用能比例。继续推进太原经济开发区地热供暖项目、西山分布式能源地热供暖项目,重点在太原、运城两地,建设一批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进行冬季供热,规模化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
  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一项项新能源产业走上前台,正逐渐打破了以往山西单一的燃煤发电结构。从山西省“十三五”规划看,力争到2020年,风电、光伏、煤层气发电装机总容量分别达到1800万千瓦、1200万千瓦和700万千瓦,将成为山西能源产业创新的亮丽风景线。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