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国务院全文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京津冀作为绝对的关键词被提及了数十次之多。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颗粒物浓度(PM10)要得到显著削减,细颗粒物(PM2.5)污染形势显著好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
然而,随着各界对京津冀环境治理成果的期待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区域治理压力仍难言轻松。《规划》明确,“十三五”京津冀地区要加大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钢铁等过剩产能淘汰力度,强化区域环保协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和生态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建立区域生态环保协调机制、水资源统一调配制度、跨区域联合监察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有效运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京津冀要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以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为重点,突出抓好冬季散煤治理、重点行业综合治理、机动车监管、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高架源的治理和监管,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