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产”协议让美国页岩油企业将成为大赢家

   2016-12-09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71

核心提示:自上月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以来,国际油价近期闻风而动。本周以来,布伦特原油、纽约原油

自上月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以来,国际油价近期闻风而动。本周以来,布伦特原油、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涨至年内新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油价上涨背后,美国页岩油企业将成为大赢家。

油价持续反弹

本月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连续三周的上涨,布伦特原油期价累计上涨了逾15%,本周一度创18个月以来新高;纽约原油期价本月累计上涨了近13%,本周创17个月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期价累计上涨了近60%,纽约原油期价累计上涨了近40%.但是相较2014年中的油价高点,目前的油价仍处于腰斩的状态。

国际油价近期的大幅上涨主要受益于欧佩克达成限产协议的推动。在11月底的欧佩克限产会议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承诺将成员国原油生产量控制在每天不超过3250万桶,非欧佩克成员的主要石油生产商也同意每天减产60万桶,俄罗斯也同意减产一半。

供需失衡的矛盾近两年来一直让国际原油价格承压。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原油需求萎缩幅度减缓,部分地区需求还有增长。为了支撑油价,欧佩克以及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屡次就限产进行谈判,最终于今年11月底达成限产协议,进一步助推了国际油价的回升。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石油生产国通过达成限产协议从而使原油市场在供需之间形成新的平衡,将支撑国际油价超过两年。高盛预测,2017年石油生产国若严格贯彻原油限产协议,折合到油价相当于每桶可以上涨7美元到10美元。野村证券预测,随着欧佩克减产措施从2017年1月份开始生效,油价明年可能延续涨势,预计布伦特原油2017年均价升至每桶60美元,2018年升至每桶70美元。

美页岩油企业普遍受益

页岩油是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美国是页岩油气储量最多、开发最早、商业化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页岩油产量大约在每天400万桶左右。随着油价的节节上涨,投资者开始看好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盈利增长。

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包括德文能源公司(DVN)、怀汀石油公司(WLL)以及大陆资源公司(CLR)等,都可能受益于这一轮油价上涨。德文能源公司的股价自11月底以来已经累计上涨了约12%,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了近50%.怀汀石油公司股价自11月底以来上涨了逾30%,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上涨了30%.大陆资源公司股价自11月底以来累计上涨了近17%,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上涨了近150%.

能源咨询公司Perry Management的首席执行官查理斯称,美国页岩油生产者将是受益于石油减产协议和油价上涨的最大赢家。美国页岩钻机有充足的库存,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可以迅速得到钻机和其他设备,因此,即使欧佩克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削减生产,页岩油生产商也可以快速开工并钻探一些新井,抢占石油市场份额。

据媒体报道,因近期国际油价快速上涨,美页岩油生产商计划近期大幅提高页岩油产量。美国Miller/Howard 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米切尔表示,在页岩油生产领域,只要价格不足以刺激新的钻探活动,供应就会下降,但如果石油生产商坚持他们的减产协议,石油价格预计将上升。言下之意,随着油价的攀升,美页岩油企业将会增加供应。

增加产量意味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对生产页岩油的盈利前景看好。因为复杂的岩层构造,导致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较之采用传统石油的开采成本相对要高许多。有技术人士通过考察包括大陆资源公司、康丘资源公司(CXO)在内的美国4家大型上市页岩油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后推测美国页岩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大约在每桶36.4-47.7美元之间,均值为每桶42美元。媒体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在原油市场油价达到每桶65-75美元时,美页岩油气企业将普遍存在不错的盈利空间,而在油价降到每桶40美元以下时,只有不到10%的美页岩油企业能盈利。2015年因油价低迷,美页岩油生产企业如大陆能源公司、德文能源公司等纷纷采取降低产量的方式来减少亏损。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近两年技术提升使页岩油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但对页岩油生产企业来说,远远不及油价上涨带来的盈利空间增长显著。

大陆资源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初至9月30日的净利润为亏损3.86亿美元,经调整的年利润率为-18.2%,该公司预测到今年12月底,经调整的利润率会回调至-15.9%.怀汀石油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初至9月30日的净利润为亏损6.47亿美元,经调整的年利润率为-47.6%,该公司预测到今年12月底,经调整的年利润率会回升至-39.4%.康丘资源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初至9月30日的净利润为0.58亿美元,经调整的年利润率为2.6%,该公司预测到今年12月底,经调整的年利润率为2.7%.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