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汉油田研究院,有这样一个人,从参加工作至今,干过实验室的常规物性、压汞、敏感性、相渗等所有岗位,26年一直扎根在实验室的一线岗位,是目前实验中心资历最老的“老储层”了。他就是研究院实验中心物性室主任汪庆。
打铁先要自身硬
汪庆是1990年江汉油田技工学校地质专业毕业后来到研究院工作的,当时直接分配到化验室,面对实验室里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和各类实验仪器,起初他是茫然的:跟想象中的地质工作好像不太一样……为了工作更快上手,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订阅大量专业杂志,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于1996年获得长江大学自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文凭,2008年7月获得工程师任职资格,经过努力,任何实验室技术难题,在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而汪庆并没有因此停下进步的脚步,为了更好地融会贯通各类实验室工作,他于2012年在职攻读并获得长江大学油藏工程专业本科学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加上丰富的实验经验,使汪庆迅速成长为一个复合型的科研技术者。一路走来,他付出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个打铁匠,没有自身过硬的实力和基本功,就打不出好的铁器来。为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要学,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26年来,汪庆一直把“勤”和“思”两个字装在自己的心中,实验室的每一项工作,他都积极主动参与,坚持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凡事自己来的工作态度,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到具体工作之中。为了更好地加强室内实验与现场施工的联系,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准确及地质应用,多年以来,无论是山东还是海南,无论是陕西坪北经理部还是涪陵焦石坝,处处都留下了他辛勤奔波的身影。尤其是武汉到重庆涪陵这条路,他跑得很频繁,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六上六下。上现场不只是简单地取样,还要在岩心出筒后第一时间做完含气性测试、岩心伽马扫描等项目。井场是24小时倒班不间断作业的,而岩心出心时间一般都在凌晨两三点,这就要求他们提前守候在井场,然后连续工作直至完成所有分析测试工作,往往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而汪庆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从未抱怨过一句。
开拓创新求突破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传统的钻床钻取岩心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科研取样设计的要求,为了解决岩石制样难的问题,提高钻取成功率,汪庆主动要求承担起该项研究工作。为此,喜欢钻研琢磨的他下足了功夫,经常独自一人守在钻床边,一边钻样一边琢磨,有时为解决一个瓶颈小问题,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与此同时,他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主动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沟通探讨。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含盐泥页岩制样技术的“瓶颈”,合作研发出线切割制样设备,成功解决含盐泥页岩制样难的问题。类似这样的创新成果,他还有很多:脉冲渗透率测试、手执岩心伽马扫描、页岩颗粒样品基质渗透率、孔隙度测试、临界CO2吞吐洗油方法以及泥页岩油水饱和度测试仪等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汪庆始终坚持的信念,而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他忘我的付出和默默的奉献。他曾为了工作放弃了全年休假,也曾为了解决一个小的技术问题而通宵达旦。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么拼”时,汪庆总是微笑着说:“我喜欢这个职业。”
(江汉油田 胡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