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朴实又无华的面孔,却能让人从中看到真挚和感动;一双粗犷而沧桑的大手,却可以让人感受到莫大的力量,淡淡的温暖。他就是江汉采油厂王东采油管理区王东一站副站长田一俊。
1998年,田一俊来到了采油队,就一直没离开过。 近20年的时间里,他从采油班组的小班干起,到班长,副站长,所管班组荣誉数以十计,个人荣誉年年不断。
生产中的活地图
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近20年,田一俊可说是对全站的油水井如数家珍。
刚来采油队的时候,那时的生产井还不多,随着后期的开发,老的生产井关停的越来越多,加上土地的退井还耕,老的生产井被封死,拆卸,掩埋,新的油井又不断地开打,铺设的管线交叉纵横,在看不见的泥土下,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管网。
一次,小班工人来到站上汇报,说是有地方渗出原油,可是渗漏点,怎么也找不到。
生产队长杨睿查看现场,怎么也想不起是哪里的管线出了问题。“把田一俊找来问问,他肯定知道”。
田一俊正在年休,接到电话,飞快的来到现场。现场挖出的四根管线呈“井”字型交叉排列,渗出的原油量不大,但黏黏的。
田一俊摸了摸原油,想了想:“这是老井王新8-1的,这口井关停20多年了,我刚来的时候这口井没生产,是口捞油井,我当年还在这口井捞过油。这口井的油非常稠,我印象特别深。应该是地面报废管线穿孔了。”
说完,他拿起现场的铁锹自己就挖了起来,直到找到泄漏点。
学习中的老伯乐
在前线班组20年,班长干了17年,田一俊可说是资深级班长,对班组管理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由于规程吃得透,措施背的熟,使他在布置班前安全会时,能切入要害,细致入微,多年来,他带领的班组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生产搞好了,班员的技能培训也要提高一个层次。
年轻的员工汪志琪,张莹,参加工作没多久,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每天除草,除锈,刷漆,加盘根,穿孔挖坑打卡子……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减。
田一俊及时发现了苗头,了解了年轻人的想法,和上级建议,让他们参加技能人才培训以及技术比武,使他们开了眼界,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他还亲自上阵给他们讲解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及实际操作,在导师带徒的学习中,这两个年轻人不断进步,在近几年的管理区技术比武中都获得的较好的名次,他们还将代表管理区参加采油厂的技术比武。
而田一俊自己也没闲着,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终于在2014年考取了技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呀,还想再拼一拼,争取在退休前考一个高级技师咧!”
生活中的老大哥
班组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是关键。而任何一项制度的落实都不是简单的冷冰冰的执行,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沟通。
班员小袁,一直在上夜班,经常的迟到早退,接班的员工也是怨声载道。班组考核了几次,效果都不明显。
一次,小袁的爸爸心脏病突发,紧急的送医院抢救,转危为安后,医生建议,一定要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做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当时正面临厂岗位检查,工作繁重而复杂,各个班组人手紧张,可是遇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有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
田一俊主动承担了夜班的工作,紧接着白天又投入到工作中。20个日日夜夜,等小袁从武汉回来上班的时候,看到的田一俊已经瘦了一整圈,当得知整个事情的经过,小袁的喉头哽咽了。
田一俊拿出了200元钱,塞到小袁的手中,“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去看看老爷子。”这一刻,小袁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小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更加主动、认真、负责了。
(江汉油田 谢江 袁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