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站里的“好当家”

   2017-03-01 中华石化网胡振华

96

核心提示:在江汉油田潭代采油管理区潭71站,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就找玲妹子。”员工们口中的玲妹子,就

在江汉油田潭代采油管理区潭71站,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就找玲妹子。”员工们口中的玲妹子,就是党支部书记伊巧玲。

2015年7月,由于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需要,管理着30口油水井的潭71站从原采油16队剥离,成为集采、注、输为一体的独立站点,日配产100吨,同时担负着整个潭口油区的原油转输任务。伊巧玲成为该站首任党支部书记。

伊巧玲常说,只要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关爱他们,就没有化不开的结。离异独居的内养女工马师傅,曾多次因住房问题到上级部门上访。伊巧玲主动上门走访,耐心讲解相关政策。2015年10月,马师傅符合买房条件后,她跑前跑后,帮着准备各种资料,办理购房手续。女工周国仙42岁,怀上二胎后,妊娠反应特别大,伊巧玲及时给她调整了岗位,安排食堂师傅给她专门做清淡少油的饭菜,并搜集了高龄产妇孕期保健知识,提醒她补充营养、注意休息。临近生产,由于周国仙患有高血压,又是高龄产妇,油田医院建议转院。伊巧玲帮她联系了技术水平较高、设备先进的荆州妇幼医院。点点滴滴的关爱,让员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为及时把准员工思想脉搏,伊巧玲设计了“员工稳情动态”信息表,定期摸排;为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她安排人员对站点、宿舍及食堂的空调、冰箱等设备进行维修;为了让员工们吃的放心、安心,她利用工余时间带领员工开荒种地,改善员工生活;在节假日,她组织大家一起包包子、包饺子,带领大家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在这样的大家庭,员工们都觉得很温暖。

近几年,油价持续低迷,降本增效成为“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词。

2016年3月的一天,保养抽油机收工后,员工小郑随手将一个废黄油桶扔进了废料箱,桶壁上还沾着薄薄一层黄油。小郑却轻描淡写地说:“就这么点油,保养个曲柄销子都不够,刮起来还费劲呢。”伊巧玲和支部一班人得知后,组织召开了员工大会,伊巧玲用竹片子把黄油一点一点刮下来,装满了整整一支黄油枪。她问:“大家都是老采油工了,这一枪黄油能保养几个润滑点?能保养多少个闸门?昨天,我们有同志嫌麻烦,把这扔进了垃圾堆。今天扔点黄油,明天扔点纱布,一年下来要扔多少东西?”小郑坐不住了,站起来当众表态,今后一定杜绝大手大脚的浪费行为。

为进一步强化员工的降本意识,伊巧玲在全站开展了算好成本账、效益账、时间账的“三算”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每一分成本都有回报,每一分支出都有效益”的观念;开展“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管标准井”活动,引导员工抓好油水井的日常管理、作业井的监督,有效降低了作业频次;在站内设立成本“倒算牌”,每周把水电消耗、物料成本等支出从总成本里面减去,在全站营造了降本增效的良好氛围。她还主动与潭34站沟通,两站共用一辆车领取拉运物资,有效节约了车辆台班费。

在她的带动下,全站员工形成了从细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降本习惯。员工刘新燕把用汽油清洗样桶改为用浸油棉纱擦拭,一个月节约汽油20多升;员工杨意利用停炉间隙清理加热炉火嘴和炉膛,有效减少了燃气消耗。2016年,员工先后提出降本建议23条。今年1月,伊巧玲被评为“油田是我家·身边的榜样”时代先锋类典型。

(江汉油田 胡振华)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