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今年将完成170万吨煤炭削减总量任务

   2017-03-14 中华石化网西安新闻网

61

核心提示:西安市发布的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中的《煤炭削减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我市将完成1

西安市发布的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中的《煤炭削减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我市将完成170万吨煤炭削减总量任务,其中散煤削减量不少于130万吨,并推动2万户天然气入村、入户改造。

城中村散烧燃煤现象普遍

近日,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住在城南东三爻村的村民王师傅,往家里的铁皮炉子里添了几块煤。顺着架在空中的烟囱看去,墙外瞬间冒出黑烟。

燃烧散煤,这是很多农村、城中村冬季取暖、烧水、做饭的主要方式,几十年来都没有变化。而来自西安市节能协会的数据显示,燃煤对一次PM2.5的贡献率约为40%。

与此同时,在丈八西社区,随处可见没有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小餐饮店,街道两旁均是各类餐馆,一眼望不到头。很多餐饮店都在门口垒一个炉子,上面架个大铁锅,旁边的地上放着用编织袋装起来的散煤,或者在门口摆上几个小型蜂窝煤炉子,用于食物的加热和保温。记者走访了10个小店,经过询问只有两家使用清洁能源,其余均使用散烧原煤。

“天然气和甲醇贵,我这本来就是小本生意,成本变大就很难做了。”一名盖浇饭餐馆的老板表示,如果不用煤炭,就得用电、天然气等。电费贵,天然气又没有接通,而且大家几乎都使用散煤,虽然知道这不被允许,“但生意还得做啊”,这名老板说。

据测算,散烧一吨煤产生的污染物是大型锅炉超低排放量的10倍以上,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而且燃煤散烧的污染物都是低空排放,对燃煤用户的身体健康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

“如果市民图便宜,购买了劣质煤,那污染会更严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小商户和居民对煤炭的质量和污染并不关注,更多的人只在乎煤的价格,使用了低价劣质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更多。因此,应严格管理煤炭经营企业的产品质量,对于销售不达标煤炭的企业从严查处。

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入园”

《煤炭削减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剩余落后产能;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严禁审批和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积极推动废物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绿色环保产业。万元GDP能耗降低3.3%。

逐步将灞桥热电厂、西郊热电厂以发电为主调整为以供热为主,并加快确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城市组团发展模式,规划建设通风廊道,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生态控制区边界,给出设计坐标,明确城市通风廊道用地控制要求,严格空间管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结合土门地区、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加快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年内至少完成5户以上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任务。对主城区重点污染工业企业摸底调查,制定方案,逐步将重点污染企业从城区搬迁至相关工业园。

我市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完成170万吨煤炭削减任务,其中散煤削减量不少于130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7%以下,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煤炭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50%以下。

推动2万户天然气改造

我市将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清洁能源供应,通过以电代煤(薪)、以气代煤(薪)等清洁能源替代,解决城市老旧社区、城中村、集贸市场和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民用散煤燃烧污染,以及农村地区秸秆煨炕取暖做饭、城郊设施农业种植燃煤散烧增热保温等污染问题,有效控制分散面源污染和小微污染源。

建成区内(除集中供热外)基本实现“无煤化”,清洁能源替代率力争达到100%;建成区外街镇的居民、商业、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散煤基本由天然气、电力、15公斤以下钢瓶液化石油气或洁净煤等替代;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商业活动清洁能源替代率,平原区农村达到70%,山区农村达到30%。

加快实施气化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88%以上,县级达到60%以上,街镇达到40%以上。大力推动天然气入村、入户改造工程,全年完成不低于2万户改造任务。

此外,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清洁取暖。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干热岩、污水能、电热膜、碳晶板、石墨烯发热器件、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和能源清洁化利用等新技术以及天然气供热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年内全市新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以上;建成区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县城达到65%以上。

深化煤炭经营场所专项整治,对纳入配送体系范围内的煤炭经营场所,按照标准要求规范整治;对非法经营网点全部予以取缔。

推进工业和民用燃煤标准的修订,对硫分、灰分、挥发分等严格限制,以强制标准驱动洁净煤的使用。同时,对煤炭经营企业产品质量予以标识,无标识或不达标的煤炭产品不得销售和使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