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镇中:为中国石化,做点牺牲又有啥!

   2016-07-11 中华石化网李增杰

374

核心提示:▲他从实际出发,敢于建言,促成胜利炼油厂易址而建▲ 他和同事们历经坎坷,成功创造了大型国产炼油厂的建

▲他从实际出发,敢于建言,促成胜利炼油厂易址而建

▲ 他和同事们历经坎坷,成功创造了大型国产炼油厂的建设样板,一些好经验50年来仍在沿用

▲他勇于让贤,甘当人梯,促成了齐鲁石化新业绩,被传为佳话,至今口耳相传

不久前,我们来到齐鲁石化原经理荣镇中的寓所,登门拜访荣老夫妻。

客厅里摆设简朴,地面还是原来的水磨石。今年87岁高龄的荣镇中前辈精神矍铄,同龄的老伴康英源老人慈眉善目。两人都和蔼可亲。

刚一落座,荣老就把我们带回到了国家现当代史和齐鲁石化史当中。

初创,忠党报国

【背景】1964年,继开发大庆油田后,我国在山东黄河入海口附近,成功发现第二大油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张文彬高兴道:“我们在胜利村打出了我国第一口千吨井,为纪念这一重大成果,部党组决定就叫胜利油田。”对外称“九二三厂”。有了石油,就得建炼油厂。因此在山东境内建炼厂成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当务之急。

《齐鲁石化志》载,1965年10月12日,石油部下文,胜利炼油厂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归“九二三厂”管理,胡涵秋任指挥部党委书记,董鸿宾任指挥,荣镇中、沙展世、曹国光任副指挥,龙守信为总工程师。

1930年出生的荣镇中,从小为躲避战乱,跟父母从东北来到关内,抗战期间颠沛流离,走过南京、杭州、武昌等地,经广西来到重庆定居。父亲多年为军队修高射炮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潜移默化着他,家庭生活虽艰苦,但他发奋读书,半工半读念完初中、高中。1949年大陆解放,1950年他虽被保送到大学深造,但因家庭贫困,决意弃学从工,考入甘肃玉门炼厂当值班员。

20世纪五十年代初,工作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荣镇中被上级选中,作为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兰州炼油厂筹备组中的一名技术干部,来到兰州西固的郊外,从买地开始,全程参与兰炼的建设和生产。

这是我国第一家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1958年建成投产,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而著称,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人们还亲切称之为“共和国长子”。到六十年代初,经过十年磨砺,荣镇中已成长为一名我国不可多得的炼油专家。

1965年9月末的一天,被石油部抽调到大庆油田的荣镇中,正忙着理顺大庆炼油厂技术管理的事务,石油部从北京打来内部长途电话。荣老记得很清楚:对方说,“你上山东吧,到‘九二三’筹备组……”

荣镇中接完电话,简单收拾行李,立刻搭火车直接赶到山东临淄的辛店镇,找到刚刚组建的筹备组,与其他成员一样,在辛店火车站一间刚刚腾空的仓库里打地铺,安顿下来,旋即投入到与当地政府接洽、选址、定厂土建等各种筹备工作中。

设计院按照我国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最初选在辛店附近的大虎山西侧桃花峪建厂,这是莲花山脉一个的小山坳。荣镇中等人到场走了一圈,只见沟壑纵横,乱石遍布,杂草丛生,古墓成群。

他很快提出异议:这周围四面环山,不仅建设难度大,还不靠近铁路,怎么运进设备器材、运出汽柴油啊?随后,设计人员虚心专门听取了大家的合理化建议,改在临近原一零一油库、交通方便的大虎山东侧的山脚建厂。事情报告到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同意荣镇中等人的意见,党组拍板,一锤定音……

“应该说,当时政府各部门、附近村民对建炼油厂都很支持,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那时,由于条件简陋,我们上班,天天都是步行到七八公里外的大虎山,我们先从规划建厂用地开始,接着在荒山坡搞‘三通一平’,建厂所用土地经省政府特许,‘先用后征’。 石油部从南京、抚顺等全国各地调集了三千多名职工,参与胜利炼油厂的建设和开工准备。我们对外提出建设目标:一年完成一个亿的投资,建设一个没有围墙、年加工100万吨的新型炼油厂,吸收附近的村民当工人,也叫‘亦工亦农’。实际上内部口号是:用十个月时间,高速完成年加工25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建设。我们大家都在抢时间,都是不计报酬地自觉加班加点干……”荣老这样叙述50多年前的故事。

这年10月,由设计、施工和生产三方组成的胜利炼油厂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统一指挥、调度整个建设工程,荣镇中作为炼油专家被石油部任命为副指挥。“大家一条心,相处得很好,都决心要快建、快生产,为祖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提供急需的汽柴油。”荣老坦言。

1966年4月1日,胜利炼油厂第一套炼油装置在荒山野坡上艰难起步,破土动工。

荣镇中与其他各有专长的副指挥们及各路专家一道,集思广益,打破常规,提出要创造性地建设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炼油装置——联合装置。

联合装置是胜利炼油厂的“心脏”。简言之,即把整个炼油工艺的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电化学精制等6套生产装置,以及原油电脱盐、水处理、工业锅炉和压缩空气站等相应辅助生产设施,设计集合在一起的大型装置。

“这样做好处有二:一是大大节约建设经费和时间;二是能耗要低得多……”荣老的讲述清晰而易懂。

现在问题来了:黄土层很厚,重要设备基础都必须要打到岩石层上。基础工程施工成为了炼油厂建设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他指出,困难面前逼出办法,人们想出了用爆扩桩打基础的新创举。

逆境,不屈不挠

【背景】1966年夏,正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很快席卷全国,各级政府机构瘫痪,许多行业停滞不前。

偏僻的大虎山下也不是世外桃源,“文革”冲击波在1966年底,也波及繁忙的炼油厂建设工地。

1967年初,一批批造反派在炼厂工地揪斗“走资派”,到处是大字报、批斗会。胡涵秋、荣镇中等一批指挥部的老干部、技术干部靠边站了,常常一上班,就得挨批斗。“当时,领导都挨斗……”50年过去了,荣老仍没忘记那疯狂的岁月。

施工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炼油厂到底是建还是不建?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炼油专家,荣镇中心里暗暗默念:这种混乱局面绝不会持续下去的!再乱也要坚持把胜利炼油厂建好!

眼看着正常建设生产秩序被打乱,他急中生智,没硬顶硬撞,白天老实配合批斗自己,乖乖地清理广场卫生,晚饭后则悄悄去工地了解施工进度,哪里还有问题需要解决,督促基层干部和熟悉的工友们努力干活,完成建设计划……

荣老笑说:“即使“文革”严重干扰了建设,但我们的施工队伍还是很棒的,发明了好几个炼油建设史中的首创……”

他说,例如人们摸索出一条石化装置搞土建的妙招,以炸药爆破的方法,爆扩地基,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爆扩桩”。

《齐鲁石化志》记载,1966年10月21日至22日,石油部在此召开“爆扩桩”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石油基建系统43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胜利炼油厂土建队伍进行的“爆扩桩”施工现场表演。

高32米、重65吨的焦碳塔,在没有现代化吊装设备的情况下,工人们以“立抱杆”方式仅用一个小时,就安全平稳地整体吊装就位;

长121米、宽12米、重达279吨的常减压工区管廊一次吊装成功,创造了设备整体预制、整体吊装的全国纪录,提高工效十几倍。这一创举至今仍在各个石化企业所沿用;

采用“悬挂式旋转卷装法”,加快了地下油罐的施工, 创造了5天建成一台5000立方米油罐罐体的新纪录;

……

受“文革”干扰,工程延期6个月后,1967年8 月,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的国内第一套大型联合炼油装置竣工;一个月后,引原油进入装置,开始炼油试运;9月30日,产出合格馏分油品。向国庆18周年献了大礼。

然而,意外发生了:

8月份的一天晚上,荣镇中在检查工作时,应该试水的锅炉房突然没了动静。一问,制水用的管线堵了,不能制水。就在他带领技术员检修硫酸管线时,管线突然裂开了,浓度为98%的浓硫酸喷到了他一身,连背心都烧焦了,胸前、脸上、左胳膊都是硫酸,人们赶紧拿水为他冲洗、抢救……

但浓硫酸给荣镇中还是带来了严重烧伤,他被迫入院疗伤长达两年多。然而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却深深鼓舞了炼油厂的工人们……

荣老脱下毛衣,露出左胳膊,轻描淡写地道:“你看,我这条胳膊至今不能伸直……”

胜利炼油厂从1966年第一套常减压装置兴建到1992年,共建成27套装置。加工原油也由起初250万吨,增长到800万吨,成为山东省唯一、全国屈指可数的特大型炼油企业之一。她不仅改变了山东石化行业的格局,也为山东省炼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新世纪以来,中国石化及齐鲁石化不断加大投资改造力度,深化细化各项管理,使胜利炼油厂年加工原油已连续10年超过千万吨大关,2015年又完成1300万吨改造,年加工原油首次突破1100万吨。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累计为国家加工原油多达3.27亿吨。

当下的胜利炼油厂不仅早已跨入“千万吨炼油俱乐部”,还让能耗、物耗、原油加工损失率等经济技术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个别指标领跑同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

顺境,爱才若渴

【背景】178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各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1980年,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领导干部“四化”问题。所谓干部“四化”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代初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

“四化”是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从全国范围来说,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温家宝等以及习近平等一大批人,即是这个时期开始走上重要岗位。

干部“四化”,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提供了组织保障,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至整体改革的起始点。

20多年来,一提到荣镇中荣老,齐鲁石化乃至中国石化许多人,都津津乐道他当年勇当伯乐,急流勇退,力荐李毅中提前接班的故事。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时光荏苒,胜利炼油厂投产后,国家、山东省陆续配套建设了胶厂、一化、二化和机械厂等生产单位,以及商业、学校、医院、公交、公安等生活后勤服务等各业,山东胜利石化总厂也最后定名为齐鲁石化总公司,成为了山东省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化城。

史载,1983年2月19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齐鲁石化划归中国石化领导。1984年2月13日,54岁的荣镇中正值年富力强,被中国石化党组任命为齐鲁石化经理。

他和公司党政班子成员密切配合,一边组织炼油等老区正常生产,一边要参与国家新近批准的齐鲁三十万吨乙烯工程的各项筹建……

荣老说:“1978年,炼油厂沥青车间的一名工程师向我推荐说,发现了一个人才,叫李毅中,他组织能力强,政策水平高,表现很不错。我说那好,按组织程序办理。我们随后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和实际表现。”

荣老介绍,李毅中1961年至1966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学习,学的是炼油工程专业,1966毕业后留校一年待分配,后来到辽宁抚顺石油研究所当见习员,1968年9月调到胜利炼油厂,先后当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经组织考察,1983年10月,38岁的李毅中被提拔为胜利炼油厂厂长、厂党委常委。

1984年的一天,中央组织部派来了一个调研组,悄悄地对齐鲁石化后备干部摸底。调研组负责人与作为齐鲁石化一把手的荣镇中通报情况。交谈中,对方透露了一个信息:燕山石化领导班子按“四化”要求变动后,平均年龄只有四十一二岁,很有活力。

荣镇中当即明确表态:“这是好事!我55岁不到,完全可以提前退下来,让优秀的年轻人来干。”紧接着,他向对方正式推荐:我们这里有一名正处级干部,还不到40岁,叫李毅中,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

不久,中国石化党组派来一个调查组,由干部局局长带队,对齐鲁石化后备干部做了调查。局长最后把掌握的情况与齐鲁石化党政负责人丁福嵩、荣镇中等人交流、沟通,荣镇中立即再次表明心迹:“李毅中各方面表现确实很优秀,年轻有为,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干部‘四化’标准。我愿意退下来,让他干齐鲁石化公司经理。”

局长沉吟着:“您看,要不这样,您再干两年经理,先让李毅中干副经理,过渡一下,如何?”

荣镇中一再向局长陈述利弊,力荐李毅中上,自己下,说这样既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更有利于中国石化、齐鲁石化的大局。

他冷静地说:“为了中国石化,我个人做出点牺牲又有啥!”

事后,荣镇中思考再三,郑重写了一份推荐信,送达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陈锦华。刚刚从国外回到北京的陈锦华阅后,发给党组成员。陈锦华提议:既然荣镇中同志勇于自愿退出现任职务,一再推举李毅中同志,那就让毅中同志干吧!

当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总公司发出人字184号文件,任命李毅中为齐鲁石化公司经理。此时距离荣镇中担任经理只有短短的十个月零五天,任期尚不足一年。54岁的他,还远不到通常一般意义上领导干部年满55岁退出现任职务的年龄杠杠。

此事让荣镇中名声大噪,他爱才若渴、甘为人梯的故事,很快就传遍了中国石化和山东省……

对齐鲁石化而言,荣镇中主动让贤,是一大幸事:李毅中、杨传堂等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先后被委以重任。他们不仅成功接过了老同志传下来的接力棒,还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总结提炼一大批创业者、劳动者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著名的“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齐鲁石化精神,鼓舞和带动了全公司干部员工奋发作为,艰苦奋斗,齐鲁三十万吨乙烯工程提前两个月建成投产,全线告捷,刷新了三十万吨乙烯装置无乙烯法投料开车时间最短的世界纪录,齐鲁石化从此走上炼化一体化的发展之路,被誉为“石化明珠”。

临近采访结束,我们请荣老展望齐鲁石化的未来,他即刻就说:中央新近部署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这对齐鲁石化未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提出了挑战,应该在这上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把齐鲁石化做精做强。

(齐鲁石化 李增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