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化工技术已经走到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沿,正在成为解决当前困扰化工行业发展诸多难题与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随着学术界与产业合作的加强,微化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蓄势待发,全面产业化曙光已经显现。这是6月6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微化工反应技术与智能制造产业化推进会上传递出的信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表示,微反应器的发明与微化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传统化工装置而言是革命性的颠覆,为化工产业开启了高效精细化的新时代,对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微化工反应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预计未来5~10年,该技术将会在医药、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领域与纳米材料上率先得到应用推广,成为化工智能制造重要的推动力量。
李勇武指出,未来几年将是微化工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期,行业要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微反应技术和设备的科研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反应系统集成水平,促进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技术工艺的配套协调,重点提升微反应过程的工艺水平和装备可靠性,争取取得一批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同时还要围绕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积极开展中大型工程示范项目的建设,解决好安全环保与产品质量稳定性等问题。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表示,微化工反应是化工过程强化重要的一个方面,更是绿色化工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微化工反应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比如清华大学开发的技术已在湿法磷酸净化装置上实现工业化应用;南京工业大学开发的微流场技术实现了绿色增塑剂的产业化;南京大学开发的微界面技术则在甲基苯甲酸产品上获得工业化应用。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微化工技术已经到了工业应用推广的前夜。
华东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涂善东也认为:“目前微化工机械技术全面产业化的曙光已经显现,迫切需要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的介入与支持。过去10年里,微化学机械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文献呈指数级增长,在化学领域涵盖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和电化学等领域。同时,微化工机械技术也已在化工、生物、动力等工程领域获得成功的示范,为大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介绍说,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也开展了微化工技术研发和攻关,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微通道反应器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在自主研发的微通道反应设备完成上百种反应的实验,实现了多个化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传统化工产业向绿色智能转型提供支撑。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立群表示,化工领域的原始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而原始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学科交叉和基础研究,微化工领域众多的科研成果如何在企业中转化成生产力,还需要产学研各方深入地沟通与交流。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橡塑产品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化工报社等单位协办,15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期间,康宁、贵州微化、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现场展示了各自最新研发的微反应设备。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