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力推进氯碱业国际化

   2017-06-09 中华石化网网易新闻

119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在世界氯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和“一带一路

中国是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在世界氯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国内氯碱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出去”成为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式之一,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已成必然。

从氯碱行业以往“走出去”的案例分析,一是产品“走出去”。2016年,中国烧碱出口191万吨,涉及130个出口国家,基本涵盖了“一带一路”的66个国家。经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测算,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烧碱和聚氯乙烯需求总量约为6700万吨和3500万吨。

二是资本“走出去”。近年来,国内氯碱企业一方面寻求转型升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海外扩张,但进入实质可操作阶段的较少。经协会调研,目前业内尝试进行海外合作的有新疆中泰、宁夏金昱元等生产企业,进展最为突出的是新疆中泰化学。其在塔吉克斯坦投资20亿元建设的农业纺织产业园成为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2016年该产业园首期纺纱项目投产。

三是装备制造与技术服务“走出去”。中国氯碱装备和生产技术如烧碱生产用离子交换膜已经成功实现国产化,电解槽制造技术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氯碱行业“走出去”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如何选择国外市场、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通过对重点氯碱产品的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分析,认为中国氯碱行业“走出去”的重点方向应主要考虑东南亚、印度等地。从具体方式上看,既要采用国际贸易方式,深挖海外市场需求,也应努力寻求直接投资机会,此外还需完善装备和技术输出方式。最好由产品和技术出口,转向工程总承包和全流程服务,逐步走向价值链的高端。更为关键的是应采取“抱团出海”的方式,以减少“内耗”,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形成产业链集群发展优势,提升“走出去”的水平和效率。

积极推进中国氯碱行业“走出去”,推动行业向国际化发展,既要发挥企业自身的探索精神,更需要政府、银行以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发挥作用,各方支持必不可少。

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建议从政府层面梳理境外投资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梳理重点海外市场的政策环境,提供给计划“走出去”的企业。还要强化企业树立全局观和整体意识,这对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统筹管理有重要意义,以便控制其战略步伐,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将有限资源发挥到最大。

其次,建议实施更为合理的贸易政策,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随着国内氯碱行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加大出口力度,抢占国际市场成为行业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氯碱产品已成为不少国家进行反倾销的对象,建议政府能够加大对主要氯碱产品的出口及原料进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恢复聚氯乙烯17%的出口退税税率和烧碱13%的出口退税税率,取消国内依赖度较高的原料乙烯的进口关税,减轻企业出口负担,降低进口成本,从贸易政策方面给予行业支持。

再次,协会也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9月批准成立了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氯碱协会作为联盟单位之一,要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提升行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