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去年四季度上演过疯狂一幕的“天胶泡沫”终于在今年一季度破裂。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橡胶行业开局形势明显弱于上一年度,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占两成以上。但协会预计,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会得到遏制。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行业前景如何还要看日本汽车业的复苏情况。橡胶行业还需要通过建立准入机制来抑制产能过剩等问题。
产业链一季度压力凸显
据橡胶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橡胶行业前三个月运行基本平稳,但受高涨的原材料成本影响,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出口增幅虽稍有下降,仍保持在相对高位。
该协会对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等11个分会392家企业的统计显示,一季度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73.35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销售收入671.8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出口交货值188.87亿元,同比增长38%。但一季度行业实现利税却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1%。
其中,轮胎利润同比下降28%,力车胎利润同比下降24%,炭黑利润同比下降41%。行业总体利润率2.87%,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316家重点企业中68家亏损,亏损面22%,亏损额4.1亿元。而轮胎等10个行业的重点企业一季度产值、产量及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也均不同程度弱于上年度。
橡胶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基期数据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天然胶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受经济运营压力而放缓生产节奏。不过,各个企业一季度运行趋势已基本趋稳,表明行业已基本遏制住了下滑势头,进入二季度,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行业运行将有可能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汽车需求决定后市走向
“去年末今年初,由于市场炒作,橡胶价格一度暴涨,令下游产业备受冲击。如天胶价格在2月中旬左右一度达到每吨43000元的高点,这对下游一些企业来说显然是承受不起的。”中国化工网橡塑分析师陈志华说。
他告诉本报记者,高价天胶直接导致某些下游企业倒闭或停产。在需求走弱的情况下,胶价也逐步回调。直到日本大地震后,全球需求减弱,胶价一度跌到谷底,3月中旬跌至每吨35000元以下。
此后,尽管在4月上旬天胶期货市场有所反弹,现货跟涨,并一度攀上39000元/吨以上,但随后央行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胶价再度回调。目前,胶价暂时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
“目前看来,橡胶需求面稍有好转,但没有大规模改善,后市还是以小幅波动为主。”陈志华表示,今年影响橡胶的因素包括产区的供应情况、政策调控以及全球需求,后者主要是日本汽车业的需求。
在他看来,第三点尤为关键,将对橡胶市场信心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
对此,息旺能源分析师认为,随着新胶开割,天胶面临供应压力放大局面,令市场颓势初现,对整个合成胶市场也有负面影响。目前,业内对天胶前景仍谨慎观望,由此引发的行业整体调整或将持续至三季度中期。
建立准入机制解决产能过剩
针对去年以来橡胶行业出现的大起大落以及部分产能过剩的现状,橡胶协会也提出了建立准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应在摩托车外胎、炭黑、胶鞋等产品范围中建立行业准入机制,由政府立项,协会具体组织编制和实施,从政策上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低价竞争。对列入行业准入条件的产品,未达标者地方政府部门应不予注册登记,新立项不予批准,不享受投资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例如,力车胎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国家应从土地使用、环保审批、资金信贷等方面限制新建企业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只准异地搬迁、技改产能的扩建和高端产品产能的建设。应以立法的形式,严格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该负责人说。
对于胶带等部分落后产能退出困难的问题,橡胶协会也建议国家制订落后产能的退出政策,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行业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淘汰落后产能牵涉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国家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难度很大。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落后产能的退出政策。”上述负责人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则在最新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中提出控制轮胎总量,限制斜交胎发展,进一步提高子午胎比例。同时,继续提高载重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产量,特别是无内胎载重子午胎的产量,继续提高轻载和国产轿车子午胎的比例,在增加系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低断面、扁平化、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比例。
作为天然橡胶的替代品,合成橡胶也受到联合会的鼓励。联合会提出,要加快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和异戊橡胶工业化的技术、设备开发;加快特种橡胶的开发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