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前的低油价和高消费税的环境不利于炼油项目的发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00883)正在尝试将炼油产能转化为高利润的化工产能。
6月15日,中海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炼化)计划部总经理侯凯峰在第六届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上表示,当前的低油价和高消费税的环境不利于炼油项目的发展,如果按原来的计划进行生产,仅惠州石化项目每年预计多亏18亿元左右。
另外,中海油炼化企业80%的原油都来自自产,但海洋原油自身带有高酸、重质的特点,不适合生产汽油、柴油,这使得中海油承受着比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支出。再加上,中海油拥有的加油站相对中石油、中石化过少,公司还面临着上下游产销不匹配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原因,中海油决定向化工持续转型。
侯凯峰透露,基于中海油5000万到6000万吨炼油的能力,未来中海油将向乙烯、芳烃、沥青和润滑油以及下游的一些化工产品持续转型。
在谈到未来的中海油炼化时,侯凯峰还透露,“公司计划一个大的调整,将所有的炼化企业和研究单位等结合成一个新的炼化公司,达到一个集研究、工程、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炼化公司,这种模式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协调。”。
智通财经了解到,其实早在2015年8月4日,中海油已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总公司炼化产业优化整合方案》,但具体内容仍未对外公布。
目前,中海油总共布局了10家炼化生产基地,这1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截至去年年底,它们的总炼油产能为4970万吨/年,其中1030万吨为重油;乙烯产能220万吨/年;芳烃100万吨/年;纯碱产能300万吨/年;原盐产能200万吨/年。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