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财富》杂志相继发布了全球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榜单,石油和化工企业大面积上榜。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也发布了炼油、乙烯、甲醇、合成氨等17个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及指标。笔者梳理注意到,这些领跑者绝大多数并非500强榜上榜企业,而是块头并不大但精干强韧的企业。这些企业都专注于资源优化和节能减排,通过挖潜增效,在各自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目前各种榜单的排名主要依据年度营业收入,而这种指标只能代表“规模大”,而不能代表“实力强”。在今年中国上市企业500强榜单上,就有不少化工企业是巨额亏损的。笔者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不但要看它的营业收入,更要看其利润额、利润率和人均创效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有些企业虽然身躯庞大,但臃肿虚弱,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反而是那些“短小精干”的“轻量级”企业,往往通过一技之长成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发展得风生水起。两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鉴于目前我国石化业特别是下游产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这种专而精的发展模式更值得推崇。
处于新常态下的石化业,当前正承受着市场产能过剩、资源与环境约束收紧、产业升级缺乏技术支撑三方面的巨大压力,亟需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和
管理创新转变。对于广大业内企业来说,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做优与做强、质量与效率、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这几者的关系,坚持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提高精益化经营水平,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效益。
在关注重点上,应从过度关注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这类“排他性指标”转为注重内在发展质量、运营效益、资源效率这类“内涵式指标”。譬如中国石化联合会一直倡导关注的4个指标:主营收入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企业在经营中应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
在着力方向上,应避免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始终保持思维清醒和战略定力,不为虚名所迷,不为舆论所累,立足于企业实际和自身优势,牢牢将主业做强、做优、做精、做细。
所谓“做优”,就是优化产品、技术、资源、市场、人才等结构,让其更富有效率、更节约合理、创造更多价值。所谓“做强”,就是把握好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关系,以更高端的产品、更先进的工艺、更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所谓“做精”,就是强化精益投资、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营销,将精益贯穿于生产经营全方位,弥补短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所谓“做细”,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精打细算,点点滴滴降成本,时时处处算效益,将降本增效转化为企业习惯和员工自觉行为。
只有将发展质量和运营效益作为各项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抓好资源优化、存量挖潜、运营管控和效能提升,提高发展和经营的稳健性,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企业的事业才能永续、基业才能常青。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