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2017年湖北环保世纪行”活动传出消息,武汉市硚口区历时8年完成区内99家化工企业全部搬迁任务,并正在跟进开展厂区土壤修复和转型升级工作。作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硚口区为当前各地正在开展的化企搬迁整治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硚口老工业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地带,是老汉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该区的古田街道区域是化工企业的集聚之地,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上百家化工企业集中成片分布的格局。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破解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之困,2008年8月,硚口区化工企业搬迁正式启动。
据武汉市硚口区经信局局长易鹏介绍,区政府高度重视化企搬迁整治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经过充分摸排、多方协商和科学论证,出台了化企搬迁整治实施方案。自2008年以来,武汉硚口区共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对区内近百家化工企业关停搬迁,拆迁居民2112户、2万多平方米,腾退、拆除旧厂房50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古田地区化工污染危害、安全隐患。在搬迁过程中,安全转移危险废物202.7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削减20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765吨、工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370吨、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削减216吨,化学需氧量及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削减36.6%、40.5%、43.7%和31.6%。在此基础上,当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95%以上,公共绿地面积从200万平方米增加到700万平方米,把过去的“城市锈斑”改造成“都市翡翠”,把昔日的城市痛点变成发展亮点。
通过“腾笼换鸟”,如今的硚口区实现华丽蜕变,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总部企业为特征的工业服务业正在加速集聚。老工业区核心区域凭借“汉江第一湾”的大手笔开展生态环境改造,已成为大武汉有代表性的新型生态社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古田街道区域也已成功升级为美丽的生态滨水社区。
搬迁化企也获得了良好发展,如力诺、武汉有机入驻武汉化工新区后, 企业用地扩大6倍、年产值增长数十倍,并与武汉80万吨/年乙烯生产基地建立起合作关系,成为“大乙烯”项目靠得住的“小伙伴”。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环保世纪行组委会主任王玲指出,如今的湖北正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修复,努力打造转型升级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武汉市作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节点城市,将继续在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调整、转移、升级上发力前进。
链接
硚口化企搬迁经验
一企一策激活企业
化工企业搬迁面临企业改制、土地收储、社会征收、职工维稳、土壤修复等诸多工作,硚口区化企搬迁工作专班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理企业改制、职工经适房建设、资金支付等问题,制定企业搬迁改造的补偿政策。采取一企一策,多轮协商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制定各方都能接受的搬迁方案,从资金支付方式、厂房拆除平整,到职工分流安置、新厂承接地协调,全力解除企业搬迁后顾之忧。
搬迁中开展了多次重点关停整治活动,严防危化品生产、销售、运输环节的爆燃和泄漏造成危害。制定每家企业周详的搬迁预案,仅远大医药一家企业,各类搬迁预案就达14个。
多方协调异地建厂
采取针对性措施,分类推进。对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84家租赁型企业坚决关闭,对产品有需求、发展有前途的企业按照“向产业链靠拢、向专业园区集中”的思路分类外迁。按照“先建后搬、先开后停,市场不丢、效益不减”的原则,积极与搬迁承接地协调,保障搬迁和建设无缝对接。
在15家自有土地的化工企业中,4家被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地铁集团、中原印务公司收购,2家转产,1家自行外迁,8家由政府收储的企业分别迁往武汉化工新区、东西湖、沌口,以及黄石阳新、孝感应城、潜江市等地,发展前景良好。
借搬迁升级重振活力
化企搬迁不是单纯的“污染搬家”。在土地收储方面,针对红星村国有土地难整合、集体土地太分散的实际,工作专班创造性地推动拆迁区域插花地带的集体土地与周边城中村的国有土地等面积、等价值置换,实现了搬迁启动片的成片成块开发。针对搬迁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实际,利用区级平台融资38亿元,争取到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政策扶持资金9300万元,以及武汉市级部门在税收、供地上的政策支持。
在搬迁后的环境修复方面,硚口区委托权威机构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分析和评估,对搬迁腾退地块开展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编制修复技术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仅远大医药老厂区就设立了土壤及地下水取样点位150余个,深度达15米,获取数据40余万个。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