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征信体系采取弹性制,给予整改的机会。企业标色在发布前会告知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布以后,会留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修复。并且,如果涉及贷款,环保部门会向银行出具证明,不影响企业投资者,但正在完善中的具体奖惩制度和措施,会约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使企业向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2017年“十·一”长假过后,记者走访连云港、盐城和淮安三市的多个县级化工园区,发现园区内很多企业都已经停产,只有个别留守人员。厂房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只有2-3个工人在检修,而最长的企业闲置时间已超过1年。留守的门卫告知,目前工资照发,但下一步怎么办还在等老板的通知。
“现在的情况是,除非大项目、大企业,且得到省级认可,否则就不会被批复”,江苏盐城某县化工园区分管招商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化工项目到省里做环保公关已经走不通了。”当地主要领导在传达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认为,环保对招商的考验只会越来越大。
时间已进入2017年第四个季度,对这个老牌的化工园区来说,本年度招商工作仍举步维艰。2016年,园区产值近百亿,约占到所在县域GDP的40%。
能够维持一定量的缓慢增长,除了极少数数年前立项近期才陆续投产的项目外,其他则是通过对历史上项目的技改,也就是说,目前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存量项目。
以上述化工园区为例,环保政策已使得原有180多家企业中的40多家暂停生产,而剩下的约140家中,有40多家在整改,能够维持正常运营的只有80多家——根据规划企业数量会维持在这一水平。
这是各地开发区尤其是化工园区在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运营上的变化,是中国近几年强调绿色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自十八大以来,过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从本质上开始转型,在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政策执行后,直接倒逼地方政府重新考量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思路。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总量第二大省份,同时也背负着产业结构重、开发强度大、排放总量高的历史包袱。作为对中央精神的高度贯彻,江苏在2016年开始执行史上最严格的“二六三”环保专项行动计划,确保省域“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得到完成。
根据“二六三”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以上,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70.2%,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
为确保达标,在执行上,一改以往由“分管领导”总负责的格局。考虑到环保政策执行涉及方方面面,防止环保督查“一阵风”和更换领导后的“间隙”,省级层面,改由省长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以下由此仿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取得实效。
如此高强度的环保政策下,“断污染企业的退路、续企业家的财路”的理念正被地方政府用以调整辖区内的产业结构。
化工产业转型
与钢铁、石油一样,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江苏本轮环保治理的重点。
“二六三”专项中的“二”,是“两减”的简称,即通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为重点,调整江苏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型”能源结构、“重化型”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到2020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3200万吨;实现化工企业数量和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大幅度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拥有4139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88万亿元(全国第二)、利润 1034.5亿元,
在11个石化分行业中江苏有4个行业总产值列全国首位;在44类子行业中,有11个、12个子行业居全国第一、第二,化工业是当仁不让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仅长江江苏段南岸5市石化产业总产值就约占全省的50%,形成了沿江石化工业带,从产业上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江苏已建成化工产业园区(集中区)63家,其中省级以上11 家,7家进入全国化工园区20强,化工园区实现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已达50%。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勇曾在专项行动发布会上表示,现有化工生产企业项目低端、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化工企业的落后产能已成为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隐患的主要来源之一。
某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关停从2013年初开始,首批是“三废”(废水、废物、废气)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其次是高能耗、产出低、税收贡献小的企业。
另有县政府从发展经济角度出发,设定了“产值低于260万/亩”就关闭的标准;再有,某地方政府对化工园区内的企业给出了硬指标:土地面积不少于50亩、税收不低于200万元/年。
记者在调研中获悉,江苏沿海大多数县级政府根据环保政策调整后的招商引资措施,一般要求入驻化工园区的企业投资额不能少于3亿元,并且要符合市级科技、发改、经信委(局)等部门联合认定的“高科技”,排放要全部达到国标以上。
“企业在废水处理和能耗上增加了一定的投资额度。”某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确保“源头、末端”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总体上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停产政策也有弹性:停产自检-技改投入-达标排放,再由县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再生产,且环保部门进行24小时监测检查。
“企业如果认为整改完成,那么企业、园区管委会和环保局的有关责任人都得签字,以此承担责任。”某园区管委会官员表示,这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
多个化工园区管委会官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当地政府已明确要求“小企业”主动与大企业“合作”,将“资产”转化为“资本”,以方便原有投资者进退。
在关停并转执行一段时间后,从产业角度看,硫酸铵生产企业已明确被江苏排除在引资范围之外。目前只有通过上新的项目淘汰老产能。至于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已陆续转向原料药和成品方向。
有化工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2016年业绩有所下滑,2017年至今开始恢复。调研中,产品在外的代加工化工企业虽被限产,仍能维持稳定经营,因为排放要求符合国际惯例。
根据江苏石化产业调整策略,“十三五”期间,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沿江化工企业要么关闭,要么选择“技术创新”后再去沿海地区。
化工园区“补短板”
环保政策给园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对化工园区来说,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从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凡是没有达标的化工园区,都已被限改、限批,且项目审批和督查转由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管理。
“所有的企业都要接受随机检查”,某个拥有100多家企业的化工园区人士告诉记者,面对中央环保督查,有问题企业和园区共同承担责任。
2016年首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公布情况显示,江苏省的2451件环境举报问题已办结,责令整改企业2712家,立案处罚1384件,处罚金额9750万元,拘留108人,约谈618人,问责449人。
江苏设定的一个目标是,化工集中区已不再批复核准,要进行合并优化,且到“十三五末”,企业入园率要超过50%。受访人士一致认为,很多化工园区是同质化竞争,没有整体上的统一规划,并且园区内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因此整改首当其冲。
从江苏省环保厅的检查看,主要是查看安全防护距离是否足够。当下,凡距离化工园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住户要拆迁,确保离居民区超过5公里以上。
2016年冬天,因废水排放问题,某园区50多家企业中有30多家被处罚,需要等待省级验收合格才能恢复生产。企业是否可以在县域范围内就地搬迁?调研中发现,由于新的产业集中区必须要符合产业定位才能入驻,因此,新老园区之间如何交接尚未形成有效的经验,特别是企业购买土地的补偿方式和构成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说法。
上述园区招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最近两年来新进园区的企业项目获批很难,因为门槛设置高,天花板很容易被触及。在被调研的多个化工园区,目前正在积极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很多化工园区负责人认为,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为防止重复建设,建议由省一级来牵头控制做不同产业园区的定位,向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和海上风电转型。
放手企业做固废处理
环保倒逼地方执政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考核。
在江苏,从2015年开始,一旦环保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在考核中就无法评优。现在,这一考核权由“二六三”专项行动组来承担。
在新增项目难、存量项目发挥效果较慢的形势下,如何确保地方经济的发展增速?
“有影响,但可以确保一定幅度的增长。”有化工园区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环保要求,企业主动追加了投资额度,目前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20个。高要求的环保政策反而带来了积极效果,园区的发展质量和规模提了上来。整体上,县域的投资强度从原来的每亩2万-3万元提升到近2年来的几十万元。
一家生产染料的企业是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仍在正常生产,其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得益于企业的固废处理水平高过国家标准。促使化工园区排放达到标准,地方政府的发展思维已开始转变,将更多的基础设施交由市场操作。
记者调研中获悉,不少企业已着手自己进行固废处理。某企业收购了日本企业的项目,采用最先进的填埋和焚烧方式,使得固废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年。这一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目前已和地方政府签署了协议,正在走手续。
“如果让园区来处理,需要约4000元/吨,待项目投产后,成本可降低到1000-2000元/吨之间。”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填埋场已建好,但填埋费用已涨价。
而为了让排放达标,某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出售给一家新加坡的水务公司,这也降低了园区内企业的综合成本。
“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有固定计划的,可以确保一定的投资增速,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现在发现,交给市场反而更好。”有地方政府官员表示。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对化工产业的治理方式发生了转变,转向优化投资环境。
“现在低于10亿元的已算是中小项目了。”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东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家央企曾在曹妃甸考察,但再转过来看连云港,就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一大原因就在于看中了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央企项目需要很多配套企业。”
一方面,是临近大海、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另一方面,徐圩新区设立了50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为资金困难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支持。
“化工产业耗电量大,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成本上的改革力度。”王东亮表示,作为输配电改革试点,用电每度可相对便宜7分。而目前正在向国家积极争取成为核电站直接拉线供电试点,可使得用电成本降低0.2元/度。
有地方政府官员提出,现有运行的化工企业都是达标的,但环保治理还在持续,并且在新一轮发展中还要提高标准,希望中央就新标准征求意见时层级能够延伸到县级。
环保征信与银行风控联动
记者调研中发现,尽管县级环保部门的人事权、财权仍归属县级政府,甚至有县政府的环境整治办公室仍放在经信局,但上级环保部门直管的改革已在积极推进中。
根据改革进程,江苏已在试点“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县级环保局调整为地级市级环保局的派出分局,由市级环保局直接管理,领导班子成员由市级环保局任免。
这一改革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职能上收,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通过向市或跨市县区域派驻等形式实施环境监察,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负责,实行生态环境质量省级监测、考核。现有市级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省级环保部门驻市环境监测机构,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由省级承担。
若改革顺利进展,涉及环保的人事和业务,将以省环保厅为主。
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调研员龚志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江苏率先于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份,在近几年的探索中,环保部门正积极尝试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型环保监管手段。
据了解,由江苏省环保厅牵头首创的环保征信制度已被国家多个部委和多个省份调研,可让环保失信者(企业)处处受限,成为了环保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前是为了信息公开,但因为奖惩制度没有出台,所以影响力有限,现在则是信息大爆炸,每天约可收集5万条信息。”龚志军表示。
试点的2016年,江苏参与评审的企业有2.6万家。最新的消息是,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参评企业已达到3万家,涉及石油、化工、印染、钢铁等诸多行业,以县级为单元,占当地污染负荷80%的企业都被纳入。
依靠这一环保征信系统,非常容易获取当地的投资环境等发展总趋势。比如,95分是绿色,80-95分是蓝色,65-80分是黄色,45-红色,以后都是黑色,并向社会公开。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的江苏沿海多个县区,因为呈现“黑色”,极易分辨出为“区域限批”,为投资者判断市场和投资方向带来便利,引发了市场一系列的积极反响。
同时,环保监管的手段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例如,通过对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环保部门发现,各地的污水处理厂成为了二次污染的大户,其原因在于,因为企业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一旦达不到要求就得超标排放,否则成本会超过临界点。
根本的原因在于污水处理厂和区域环评不能匹配,据此,若污水处理厂能力不扩大,就不能批新项目。有此发现后,现行污水处理厂的评审项目被收集到由省环保厅统一发布。
事实上,这一评价结构与人行、省银监局也及时相互通报,共享信息,即使是关联企业,也无法回避环保的要求。
环保征信实现了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两手抓”。某地方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常委领导班子对此很重视,因为是和银监会联合联动,而政府融资平台一度被收紧,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发展。
有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环保征信初步形成覆盖规模是在2013年,银行则在2014年就第一时间接入。银行利用有关数据和信息,为防控风险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银行已将风险覆盖到黄色企业。以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为例,若对企业投放贷款,在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管等信息基础上,增加了环保征信评价信息,并经总行扩展到全国所有网点,绿色、蓝色企业则加快贷款审批。
据此,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中有了更先进的手段,对不同标色的企业实施不同级别的差别电价。
江苏电力行业协会调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和环保部门征信信息互通后,可第一时间核算企业年度用电量。电力部门利用这个征信系统(有41个指标),测算企业的年度用电,可以反过来和环保厅相互印证“标色”企业,防止环保厅单方面出现“误差”。
“针对红黑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水价后,企业整改的力度非常大。”江阴市政府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颜色区间实现动态发布,一年更换一次,企业对此非常敏感,主动适应调整。江阴已率先完善了环保信用自动评价系统,近500家企业主动参与。
上述负责人提出,环保征信体系采取弹性制,给予整改的机会。企业标色在发布前会告知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布以后,会留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修复。并且,如果涉及贷款,环保部门会向银行出具证明,不影响企业投资者,但正在完善中的具体奖惩制度和措施,会约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使企业向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除了约束和引导企业,对于区域限批的调整也抵消了人为的影响因素。例如区域项目审批被延长,则是因为整改没做好,达不到省级的验收要求。
实践中,环保部门也遇到了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因为环保征信需要稳步推进,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加精准。记者在苏州采访获悉,差别水电价在2016年开始较大规模执行,目前已在全省推开,并且从2018年开始约束力会更大,直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龚志军对记者表示,依靠环保征信系统通联的31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目前正在联合美国杜克大学研究联合惩治办法,出台地区环境投资评价报告,并尝试在省域范围内对各地区进行排名。
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如果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被差评的话,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可能就不会来。
在目前的覆盖中,国控和省控企业(规上企业)已完全纳入,装有监控设备,下一步则是覆盖至中等企业以及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改变人力评价,达到在线监测、自动收集和分析的程度,预计2020年达到15万家。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