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浙江龙盛跻身国际巨头

   2017-11-01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142

核心提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西方大型染料公司之间的一系列重大重组事件,改变了整个染料行业的格局,最终形成了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西方大型染料公司之间的一系列重大重组事件,改变了整个染料行业的格局,最终形成了三大巨头德国德司达、瑞士汽巴精化及科莱恩三分天下的局面。2008年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德司达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危机。2009年9月28日德司达突然发布新闻,称在解决流动性压力的尝试失败后,已经就该公司位于德国的主要业务向法兰克福当地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德司达在法兰克福、勒沃库森、路德维希港等地的企业将进入破产保护状态。若在当年12月1日前找不到买家,上述公司的1300名员工将被迫遣散回家。

对于这一切,中国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龙盛都看在眼里,并对德司达破产重组的后续情况给予了持续关注。据浙江龙盛集团财务总监罗斌回忆: “2009年,德司达曾来浙江上虞谈收购的问题,但当时对方报价比较高,其有形资产并不是太值钱,所以没有谈成。”

之后,龙盛在印度的合作伙伴KIRI公司联合美国的投资者,积极参与了德司达的破产重组。但在2010年2月,在KIRI公司向德司达清算委员会提交方案最后期限的前一周,美国投资者突然改变了投资意向,导致KIRI公司的重组方案失败。陷入极大被动的KIRI公司又找到了浙江龙盛寻求合作。基于对德司达一直以来的了解和关注,浙江龙盛意识到这对公司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便第一时间赶赴新加坡与KIRI公司谈判。

双方最终很快达成一致,由浙江龙盛取代KIRI公司负责对德司达的重组。最终,公司以2200万欧元认购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取得了对德司达的控制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龙盛从获取信息到作出决策再到完成认购,前后仅用了一周时间。

重组之后,浙江龙盛对德司达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整合。重组整合后的“龙盛”与“德司达”,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品牌来运作,既保持了德司达在品牌、技术、企业文化层面的连贯性,又在科研、采购和销售网络上与龙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各自运营效率的提升,并且还执行差异化市场策略,实现各自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收购德司达给浙江龙盛带来了多项利好。除了并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外,龙盛的技术研发也得到快速提升,利用德司达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带动了龙盛项目设计、技术研发及服务领域水平的全面整合和提升。此外,龙盛借助德司达的全球网络拓展业务,迅速完成了染料研发体系和销售网络的国际化布局。借助并购,龙盛公司由此跃升为全球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国际化路径日渐清晰。

罗斌说,浙江龙盛以其强大的制造与成本优势,与德司达的技术服务、全球营销渠道相结合,有助于龙盛打开欧美市场,开启世界级高档染料的大门;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德司达在中国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大幅度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从而使德司达能够在国际市场保持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收购德司达,浙江龙盛实现了其名下超过30个生产和销售实体、7000家客户、全球近21%市场份额的共享,拿下了对方1800多项行业专利,同时在生态环保、专利技术、供应链管理、国际化运作上也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和服务商,代表着全球染料制造的最高水平。而德司达也在2012年彻底摆脱破产清算的阴霾,销售额超过国际竞争对手科莱恩和亨斯曼的纺织部门,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全新阶段。

他同时指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去海外开拓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通过海外并购“走出去”,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业务、研发、营销体系的国际化布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研发体系。同时,海外实体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