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全国23省份降雪,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千米,其中鄂豫皖苏等地遭遇大到暴雪,12省份98条高速公路分段封闭或限行。大雪天气造成融雪剂需求猛增,因“爆单”而应接不暇的生产厂家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储备机制。
目前,我国融雪剂年产量约120万吨,70%以上出口;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潍坊莱州湾一带,产量约占全国60%。山东海化股份公司氯化钙厂、潍坊创业工贸有限公司、潍坊聚瑞化学有限公司(原潍坊昌大化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的年产量就达70多万吨。
1月4日,海化氯化钙厂机器轰鸣,满负荷生产。据该厂副厂长冯敬之介绍,氯化钙是融雪剂的主要原料。目前融雪剂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日产量500多吨,订单已经排到了2月份。本来没有为国内市场预备太多库存,现在突然来了大量订单,只得加紧生产。
“这场大雪使国内融雪剂订单一窝蜂地来了,与国外的订单交集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潍坊聚瑞化学总经理李国金说。
创业工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有3条生产线,日生产能力1500吨,平时只开1条生产线,现在开3条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因为融雪剂生产企业各自为战,摸不清市场需求、主要用户,不能有计划地均衡生产,也不知道库存多少合理。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不提前采购,雪天临时‘抱佛脚’,造成供需双方不衔接。”这位负责人说。
除了生产,李国金介绍,雪天的融雪剂运输也是大问题,加上订单又多又急,严重影响及时供货。
“我们企业融雪剂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每年出口量近10万吨,订单计划性都非常强,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生产,并安排专门的车队运输到港口及时装船。每年8月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北欧等国家和地区就开始招标采购融雪剂,8~9月份是整个国际市场的高峰期。但国内融雪剂订单生产供货基本在11月中旬以后,许多地方政府是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才开始询价购买,即便企业能生产出来,下了雪也运不出去。”山东海化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彦宏表示,由于季节性强,国内融雪剂没有固定的物流运输车辆,只能临时雇用车辆。运输车辆不及时、不够用,有时候甚至找不到车辆,无法及时将货物送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多家融雪剂生产企业呼吁,国家应建立统一的政府储备机制,相关单位提前采购下单,给生产和运输环节留出周转余地。他们说,融雪剂可以像消防灭火器、防水沙袋一样有备无患,且融雪剂便于储存、很少失效。此外,融雪剂行业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摸清市场规律,帮助行业统筹协调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天津碱厂等部分传统生产企业已不再生产融雪剂。他们表示,融雪剂属季节性需求产品,市场不可预知,同时国家的储备机制也欠缺,生产量太大有一定风险。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