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业欲靠绿色智能“强身”

   2018-01-24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40

核心提示:当前农药制剂企业深陷多重压力,未来只有实现绿色化及智能化,上下贯通,团结协作,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当前农药制剂企业深陷多重压力,未来只有实现绿色化及智能化,上下贯通,团结协作,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是记者在上周举行的中国农药行业制剂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了解到的。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总裁杜晖指出,目前国内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多达2200家,总规模370万吨/年,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所有制剂企业年销售收入总和不足500亿元,行业极度分散、效益十分低下。而且,目前登记的制剂剂型超过3.4万个,1/3为几乎停用的品种,低端化、同质化相当突出。从整个农药产业链来看,总体呈现原药强、制剂弱、内外失衡、上下不通、有销售无服务的状态,导致资源极大浪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国内制剂企业仍将面临多重压力:环保税法于1月1日起实施,环保高压将成为常态,企业环保成本可能进一步攀升;环保部近日又印发《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生产、登记、流通及使用等所有环节严格管理;国内农产品价格依然疲软,将抑制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需求。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中心主任戴权强调,一系列管理新政迫使制剂企业必须加速整合、淘汰落后,在生产加工中更注重质量、安全、绿色发展。而原材料、原药价格上升,制剂市场疲软,使企业产品需要更专业的服务配套。

杜晖还谈到,农业4.0新时代即将到来,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彻底改变中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及物联网实现需求端与供应端的无缝结合;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新技术如GPS、遥感监测、传感器点面实时数据采集、智能机械、无人机、气象数据前瞻性运营等的运用,以及新生物技术如分子育种等,都让农药制剂产业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从政策、科技和市场三方面考量,明确自身优劣势,争取在介入的细分市场做到极致。此外,制药企业还要打破上下内外的隔阂,加强与原药企业合作,并在互联网、物联网、新生物技术、农化服务等方面实施融合和协同创新。

“作为传统加工业,以前我们认为远在天边的大数据已近在眼前。制剂加工将进入大数据时代,未来制剂工厂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智能化,并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私人定制将成为主流。”戴权强调。

据了解,智能农药制剂车间在行业中已经悄然启航。上海生农水悬浮剂智能化加工车间一套高度智能化产品加工生产线已在试运行,各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安徽华星智能制剂生产线项目也正式投产,在满足350吨/天草甘膦生产需要的同时,打造出了一个行业标杆性的智能化车间。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