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上海石化腈纶产品产销捷报频传,已先后斩获来自越南、伊朗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共计200余吨腈纶产品外贸订单,继续保持了2017年的强劲势头。
据该公司腈纶部介绍,去年因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和价格大幅跳水,国内腈纶企业大都处于减产或半停工状态,上海石化腈纶装置却开足马力。
面对“产能过剩”影响下市场或将重新洗牌的新格局,上海石化牢牢聚焦提质增效升级,坚持拓展腈纶海外市场和拓宽腈纶产品品种“两条腿走路”的经营策略。2017年,该公司棉型腈纶短纤、毛型腈纶短纤、高收缩腈纶纤维等产品合计出口900余吨,远销印度、伊朗、叙利亚等国家。
眼光向外,拓展海外市场
近年来,国内腈纶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状态,为此上海石化主动改变思路,在打开国际销路上做文章。其实,早在2013年该公司就选派精兵强将赴欧美等国实地考察各类展会。经过多方努力,上海石化腈纶及碳纤维相关产品在2016年首次“亮剑”法国巴黎JEC复合材料展,并在2016、2017连续两年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引起行业关注。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行以及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上海石化采取线下和线上双管齐下的方式拓展海外客户。一方面,根据近年来下游厂家不断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该公司凭借长久以来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过硬的产品质量,积极挖掘开发在外投资企业的潜在客户源。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充分利用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站“易派客”为小批量、个性化用户提供便利的售前售后服务,进一步分流扩充客户群体。
突破自我,拓宽产品品种
近年来,国内老牌腈纶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也慢慢摸到了门道,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高附加值腈纶产品的生产研发,主打差别化牌。“过去是低端市场打‘价格战’,现在是高端市场打‘品牌战’。” 上海石化腈纶研究所副所长王永梅一语道破市场竞争的玄机。
对此,上海石化早有准备。紧紧围绕“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目标,该公司依托现有生产设备及技术,让市场出卷子,研发和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2017年先后生产了4D原液着色腈纶、0.6D超细旦产品、2.5D抗静电丝束等十余种新产品。其中4D褐棕色原液着色产品为首次生产,2.5D抗静电腈纶丝束则实现了生产周期的延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客户指标。
搭建平台,探索共享模式
目前共享经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正不断重塑传统制造业,而由于缺乏与新业态的深度融合,腈纶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形,上海石化毅然决定成为业内探索共享模式的领路人。
去年12月22日,由上海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及其5家分院联合成立的中国石化合成纤维加工应用中心(FTC)开放实验室正式启用,该实验室着力打造面向中国石化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及技术,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非纤产品提供强有力的表征分析技术保障。
其中,上海石化腈纶部的FTC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先期投用,并在碳纤维拉挤、缠绕,热塑性碳纤维粒料制备以及腈纶新产品开发改进等领域取得进展,研制出了齿轮、气瓶等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田文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