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由中国石化主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石油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共同发布《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披露,201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侧有所改善,表观消费达3.2亿吨,同比增长2.8%,从供应主体来看,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
该书既是我国第一部石油蓝皮书,也是中国石化首次向国内外石油从业者分享对石油市场的观点、看法与判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石油石化领域的领导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超美国成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201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843万桶/日,比上年增长10%,首次超越美国791万桶/日的进口量,引领全球石油贸易加速东移。随着中东原油出口资源继续收紧,我国从中东的原油进口比重继续下降,美国将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重要增长来源,我国进口美国原油数量有望突破千万吨大关。俄罗斯原油东向至我国的原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仍将是我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我国从巴西的原油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旗下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贸易商,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2018年中国成品油需求或比上年增加3%。201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侧有所改善,表观消费达3.2亿吨。从供应主体来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的能力占比由2007年的83%下降到66%;其他国企占比约为9%;民营炼厂占比由2007年的11%提高到24%,成品油市场供应主体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2018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继续前行,预计2018年中国成品油需求同比增加3%左右。中长期来看,中国的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其中,“十三五”期间柴油消费进入回落前的平台期,汽油消费在2025—2030年达峰,煤油需求峰值将再延缓10年左右。
2017年世界成品油需求较快增长,2018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政策或将继续向一般贸易倾斜,成品油出口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总量有望突破41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从中长期看,考虑到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2020年前后多个大型炼厂相继投产,成品油出口将维持逐年攀升态势,跨区贸易和大船拼装成为趋势,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依托良好的石油工业基础,中国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空间广阔。中国拥有良好的石油工业基础,未来的投资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我国炼油工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全球勘探开发投资略有增长,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未来潜力较大。美国页岩油勘探活动2018年继续增加,美国原油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桶/日,中东和拉美成为常规油气产量增长的重要地区。中国石油资源丰富,总量规模大,勘探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未来潜力较大,而且亟须加强勘探,增加接续可采储量。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再平衡和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石油上游行业有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加强油气资源地质调查评价、加快推进油气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创新、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政策,力争在中长期内,全国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
全球炼油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我国炼油工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炼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炼油毛利持续改善,主要炼油中心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当前,中国炼油工业产能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化改革将成为炼油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成品油行业监管将继续深入推进。2017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8亿吨/年,同比增长3.9%,占全球能力的17%。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炼油工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至2050年能源发展或将经历三个阶段。基于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判断,可以将当前至2050年的能源发展划分为结构优化期、结构过渡期、体系定型期三个阶段。其中,2020年以前为结构优化期,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21—2030年为结构过渡期,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天然气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到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2031—2050年为体系定型期,能源消费总量稳定在60亿吨标准煤左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形成。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