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需全链条发力

   2018-03-08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油报

79

核心提示:两会时间,“气场”十足。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首场部委记者会,天然气成为媒体关注

两会时间,“气场”十足。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首场部委记者会,天然气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尽管话题涉及多个方面,共识却很清晰,即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让“气喘吁吁”变成“底气十足”,确保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去年以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改以往“峰高谷深”,呈现“有峰无谷”,天然气景气周期特征鲜明。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指出,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出现,要妥善处理好,需要生产和消费、市场和政府等多方添智,共同发力。

供给端是源头,要发挥好压舱石作用,确保气源和气量。据运行快报统计,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一改前两年5.6%和1.5%的低速增长局面。占七成产能的中国石油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产量首破1000亿立方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介绍了应对去冬今春天然气供应的情况,表示目前紧张的局面已经基本过去了。他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从资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措并举保障和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供给端,国内依靠生产,海外依靠进口。两会上,LNG进口被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去年,LNG进口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4%,成为供给侧的重要来源。全国工商联认为,应进一步发挥LNG的作用,建议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放宽天然气市场准入,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体系,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放宽进口LNG限制,实现进口气源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提高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利用率,促进天然气进口。

管道连通供、求两端,在产业链上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长输管道飞速发展,但在支线及“最后一公里”等“毛细血管”的建设上,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专家学者、代表委员提出,只有精准化布局“毛细血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长输管网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李新民建议,将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哈尔滨至牡丹江段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由国家投资建设,更好地利用俄罗斯天然气,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安徽代表团呼吁,将规划远期建设的苏北—皖北—豫中、苏中—皖中两条联络线整体纳入中俄东线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储,是近年来产业链上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夏储冬调,因为冬夏峰谷差,储气库肩负着蓄水池和调节阀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年消费量的3%左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少差距。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应多个层面加速调峰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记者会上透露,将建立2亿立方米左右的调峰机制,其中1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1亿立方米左右压实到地方责任。全国人大代表、辽阳石化总经理白雪峰建议采取市场化手段,推行调峰气价政策或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实施调峰气价。

用好计划之手和市场之手,方能发挥最大效力。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双方如何平衡,是决定“中国底气”的重要方面。何立峰说:“我们正在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稳步分阶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地实施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定向调控。” 可以预见,在清洁化能源潮流下,我国天然气已经进入一个良性的景气周期。趋势不可逆转,但更需要产业链及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合力推动天然气在景气周期模式下迈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步伐。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