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煤化工“卷土重来”? 多地项目扎堆开工

   2018-08-20 中华石化网

71

核心提示:2018年8月20日讯,近期,随着各地煤化工项目的纷纷上马,这个行业似乎正迎来久违的春天
 

   2018年8月20日讯,近期,随着各地煤化工项目的纷纷上马,这个行业似乎正迎来久违的春天。《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仅陕西省续建以及新建的煤化工项目就有几十个,投资金额数千亿元。除此之外,亦有多个省份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
       中国石化联合会通联部主任丛东旭向本报记者表示,上述项目的开工建设,不敢说就意味着煤化工行业迎来春天,因为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国际油价走向紧密相关。如果续建以及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都开车成功,保证满负荷运行,那行业很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
       “项目的盈利情况要相对地看,考虑综合成本,毕竟能建设煤化工项目的企业,www.shiyou168.com/gcxm.asp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煤化工产业链。” 丛东旭表示,治理企业因人而异,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炉子有的企业就开不好。       正如丛东旭所言,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煤化工企业的境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近年来,有的煤化工企业一年盈利逾10亿元。另一方面,有的投资数十亿的煤化工项目则被以1元的价格“贱卖”。煤化工再遇“春天”
        今年5月,华电集团拟1元出售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天化”)股权,后者在2017年亏损6.33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曾经,榆天化被视为华电集团煤化工发展的重要一环。前者资产包括51万吨天然气制甲醇和60万吨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
        华电集团拟1元甩卖榆天化,以此警示煤化工有风险,但是这个行业的投资热潮似乎并未冷却,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本报记者从陕西省多位政府官员处获悉,仅2018年,陕西省就计划新开工10个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且多为现代煤化工项目。
        “事实上,优质的煤炭资源决定了陕西在煤化工行业的地位,陕西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煤化工项目开工并投产,且多数呈现盈利趋势。以陕煤化工集团为例,去年整体盈利为105亿元,旗下煤化工产业利润贡献明显,尤其是该公司旗下的北元化工,2017年利润贡献就超过10亿元。” 陕西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本报记者获悉,以煤转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陕北地区发展的主要基调。据《陕西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披露,2018年,陕西重点建设项目600个,总投资43906亿元,年度投资508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6个、新开工项目88个、前期项目141个。
        而在上述项目中,不管是续建项目还是新开工的项目,抑或是前期项目,闪现着煤化工的身影。其中,在这些续建项目中,涉及能源化工产业的共23个,包括延长中煤榆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填平补齐工程、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工程)、陕西龙成每年1000万吨粉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等项目。此外,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也有10个,总投资138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4亿元。
      本报记者获悉,除了陕西煤化工项目之外,在2018年多个省市有新建煤化工项目获得“路条”或开工建设。例如,中煤鄂能化公司100万吨甲醇项目计划在今年9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6日,中煤鄂能化公司在6月份及上半年生产经营分析会上表示,100万吨甲醇项目推进顺利,各项外部手续办理完成,具备开工条件,该项目确保9月份开工建设。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宁夏、河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均在推进相关的煤化工项目,涉及投资350亿元的贵州200万吨煤制油项目、久泰鄂尔多斯年产50万吨乙二醇项目、河南2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等。
         对于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的现象,丛东旭坦言,如果这些项目都如期建成,保证满负荷运行,则要警惕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
谨防“逢煤必化”式过剩
         “逢煤必化”曾经被视为煤炭企业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曾经被各地方政府认为是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0年,在“煤炭黄金十年”结束的前夕,被视为煤炭“领头羊”的原神华集团早已开始布局煤化工产业。此后,由于煤制烯烃等化工产品一度销售紧俏,加上随之而来的“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继神华集团之后,包括中煤、大唐,甚至是中海油、中石化等能源央企也纷纷跨界布局煤化工产业。
           然而,仅仅数年之后,煤化工市场就出现了分水岭。2014年2月,www.shiyou168.com/gcxm.asp中海油宣布旗下亏损的多家煤化工项目股权出售;随后,在同年5月,市场又传出投资千亿元的神华陶氏煤化工项目搁浅,后被证实陶氏退出;6月30日,大唐国际又以“正在筹建有关业务板块重组事项”为由宣布停牌公告,后被证实为大唐煤化工板块面临重组事宜;与此同时,中国国电公司也放出消息称,已经将旗下6家煤化工项目全部转让或出售。
彼时,在各大能源央企纷纷退出煤化工项目之际,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7月22日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通知》,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
上述《通知》的下发被视为煤化工行业门槛提高的信号。一位煤化工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其实国家曾经多次试图抑制煤化工“井喷式”发展,但是均难阻企业发展煤化工的冲动,因为在低煤价下,煤化工是除了燃煤发电之外,另一条煤炭利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煤化工也被认为是获得煤炭资源最“实惠”的途径,因为曾经一度只要布局煤化工项目,就能获得煤炭富集地区的资源配置。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不排除有一些央企为了低价获取煤炭资源,与地方政府“协议”就地按比例投资发展煤化工。而在煤价下行之后,企业对煤化工的投资进度也就自然放缓了。
但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的回升、飙高,煤化工产业似乎也开始复苏。其中,仅煤制烯烃单品种项目,在“十三五”末的产能就有望突破2500万吨/年。
“从原油供给看,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8.4%,突破国际警戒线,站在供需角度,国内烯烃主要产品乙烯、丙烯的消费缺口分别达42%、18.2%。这意味着,传统靠油制烯烃的途径难以持续,煤制烯烃是最为合适的补给方式。”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公司一位高管向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截至目前,我国聚乙烯、丙烯的自给率分别达58%、81.8%。根据石油规划院预测的数据,未来5~10年的烯烃产能增长率为5%,当量消费量增长率3.4%,保守估计到2030年左右,聚乙烯自给率将达70%,丙烯则趋于供需平衡。
这意味着,按照上述预测的数据,目前烯烃产品在量需上还有一定的空间。
然而,陕西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却持不同的观点。“煤制烯烃运营的企业多以煤为主营业务,但煤企专长并不在化学品加工。很多企业不仅在技术上相似,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又缺少整体调控,所以在短短数年,某种单一产品就会达到饱和,甚至是过剩。”该官员认为,如不加以合理控制,产品一旦供大于求,再谈利润就是一种奢望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