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报道

   2015-04-01 中国石油报

111

核心提示:趋势【新领域热点持续升温】海洋 环保 LNG 页岩气在有限空间与时间里,既要秀出自己的强项,又要符合市场口

趋势

【新领域热点持续升温】

海洋 环保 LNG 页岩气

在有限空间与时间里,既要秀出自己的强项,又要符合市场“口味”。中海油、中船工业、中国石油等不约而同秀出海洋石油装备。虽然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影响,2014年中国船厂订单量下滑52%,中船重工等制造企业对海洋装备未来发展前景依然信心十足。

此外,环保装备、天然气等传统热点也在持续升温。特别是环保装备领域,受法律法规制约,油气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标准提高,渤海装备、宝石机械等纷纷带来了钻井废弃物处理系统参展。包括油田岩屑回注、固体含油废弃物处理、油田废液处理、土壤修复在内的各种环保处理方案同样得到参会人员高度关注。

在天然气装备领域,页岩气压裂装备等依然保持了高曝光率。宝石机械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2300型压裂车,外形尺寸小、总重轻,输出功率大、设计压力105兆帕,尤其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施工作业,并在威远页岩气区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内涵日益丰富】

智能 个性化 低成本  模块化 低排放 数字化 低能耗 高效 轻量化 体验感

随着油价下跌,上游业务量减少,石油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内在含量比拼也日益激烈。比拼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含智能、高效、低能耗、个性化、低成本、轻量化、数字化等。

获得2014年石油十大科技进展的四单根立柱9000米钻机,是世界上首台四单根立柱陆上移动钻机,与邻井传统三单根立柱钻机相比,全井起下钻综合提速15%左右,钻井周期缩短6%。德国海瑞克深井钻机设备有限公司带来的自动排管系统适用广泛,包括陆地排管系统、陆地钻机垂直排管、海洋排管系统。中国石油钻井院带来的孔压钻井装置在塔里木地区塔中862H井创造了垂深超6000米、完井8008米的世界最深水平井纪录。

【民营企业成长迅猛】

杰瑞 科瑞 三一重能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崭露头角,不论是凭借热解吸附设备斩获本届创新金奖的杰瑞集团,还是试水深海的四川宏华,抑或是具备生产成套压裂设备的三一重能公司,民营企业产品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专利技术、优势产品是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特别是在非常规油气装备等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已经后来居上,不仅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功率涡轮压裂车、大管径连续油管设备等高端装备,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民营企业不仅走出国门,而且走进了欧美、中东等高端市场。山东科瑞为中东沙漠地区量身定制的高速移动钻机成功交付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杰瑞集团参与壳牌88层致密气井的压裂作业,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向北美提供全套页岩气压裂装备的供应商;华北荣盛产品已经批量出口北美、南美、俄罗斯、中东、非洲、亚太全球六大主要产油区域的重要产油国家,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

【盈利模式不断创新】

集成 服务 解决方案 EPC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企业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且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服务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

渤海装备为烟气轮机建立了配件储备库、客户服务中心和远程监测中心,开展远程诊断、保运维护、配件服务和标准制定,从以卖产品为主向卖服务为主转变,收入比重组时翻了一番且实现了盈利。宝石机械为已经卖出去的钻机提供技术改造服务,有的将7000米钻机改为9000米钻机,有的给传统钻机增加轨道……这些技术服务给客户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为宝石机械带来了利润。

从产品到服务的下一步就是一体化解决方案。作为全球性能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斯伦贝谢在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跨界合作愈加密切】

强强联合 技术同盟 风险投资

随着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合作、联合越来越密切。这种合作联合既包括企业间合作,也包括行业间的合作。

随着石油勘探迈向深海、迈向高端,其产业链越来越长,涉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宝石机械深海石油装备为例,由于开发技术、开发方式及风险管控都与浅海存在很大不同,同时在环境、保险、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比浅海要求高,因此深海石油装备需要机械、电子、造船等多产业协作,其产业链涉及了石油通用装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石油交通运输、电气机械装备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这为企业间、行业间合作提供了平台。

宝石机械与斯伦贝谢、卡特彼勒等公司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优势

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在今年展会上调查中国石油装备的优势,很多人的答案指向了中国石油的品牌影响力。无论是中国石油还是石油装备,其品牌影响力都在不断的提升。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石油列第4位,比2013年排名提高一位。2001年中国石油参加《财富》500强排名以来,位次节节上升,从最初的第83位、81位、69位一直上升到今年的第4位。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主导产品逐步由低端走向高端,产品质量和技术不断提升,拥有100-12000米全系列钻机、变频顶部驱动装置、地质导向钻井系统、X80焊管、连续油管、大型烟气轮机、大型地震采集仪器等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产品。产品出口至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主要油气区形成规模市场,营销网络涵盖上中下游各业务领域。

完善的产业链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务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和较强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和服务能力。

中国石油有多家企业开展装备制造业务,其中,宝石机械、宝鸡石油、济柴、渤海装备、大庆油田等主要企业,已经打造成为较大规模的钻井、采油、钢管、动力、海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在炼化、物探、测井、钻采等装备领域,培育发展了大庆石化、东方物探、中油测井、北石厂等特色企业;中技开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石油装备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公司。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品涉及钻井、采油、动力、钢管、炼化、海洋、物探、测井8大类180多个品种,服务对象涵盖石油勘探开发、油气输送、炼油化工等上中下游业务领域。

近水楼台的市场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石油内部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油气生产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及时推出生产一线所需的装备,并在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中担当重任。

此次展会上,中国石油根据市场需求热点,适时推出了海洋平台吊机、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天然气发动机、远距离穿针装备等21项新产品,涉及钻井、采油、钢管、动力、炼化、海工、天然气等诸多领域,大多已投入工业应用并得到用户广泛认可,成为油气产业发展的又一批装备利器。

中国石油21项新产品亮相

钻机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

HD1500-40SZ海洋平台吊机

F1-2200H轻型钻井泵

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

全旋转推靠式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系统

CT80/CT90钢级变壁厚连续管

X80钢级Φ1219*22毫米螺旋埋弧焊管

X60/X65钢级系列抗酸性埋弧焊管

BSG-110T/TT高抗挤套管

X80钢级抗大变形直缝埋弧焊管

BHCP-400自升式钻井平台

K65低温直缝焊管及弯管管件

大口径高压管道球阀

新型电液控制冷壁滑阀

V150高强度钻杆

12V32/40天然气发动机

6CFB6000高速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220摄氏度潜油电泵机组

二氧化碳驱采出井口装置

DRMTS-I型远距离穿针装备

SDM井下动力钻具

短板

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对本轮国际油价下行的趋势预判不足,重大管线项目停工使得管材需求大幅萎缩,多家制管企业业务量不饱和,而这一新常态或将持续至2015年下半年。针对市场形势新变化,需要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外部市场和国际市场上打开产品销路,对富裕产能进行合理资源调配。

复合型人才短缺

在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展台上,负责产品介绍的人员多是基层销售或技术人员,对本单位研发产品的性能和优势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但是对同一单位其他分厂同类产品并不了解,对公司整体层面的内外部经营环境认识不够。装备企业有合格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车间工人等,但缺少具备各项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技术实力尚待提高

装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装备制造水平、核心可应用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目前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仍需要使用和引进国外的技术,或者在国内自主品牌和产品中采购部分国外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相当多的产品从工业设计到内在技术应用还处在模仿制造阶段。

资源整合模式需创新

中国石油装备业务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和板块内部资源,提升资源集约化水平,优化组合内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建立不同形式的“固定+机动”生产组织形式,加强内部协调,均衡生产,利用信息化手段,盘活存量,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低油价下任务不饱满、间歇式生产问题。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