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市场逐渐规范化 车用润滑油前景广阔

   2006-10-24 银行联合信息网银行联合信息网

144

核心提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车用润滑油就是其中一例。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车用润滑油就是其中一例。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但目前我国的润滑油市场的现状是低端市场不规范,而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又被外国品牌抢占。汽车数量的高速增加及新型车辆的引进必将推动车用润滑油进入快速发展时代。我国企业若能及时调整产品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其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润滑油的表现自然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形势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汽车行业近年来也出现了爆炸式的快速发展,因而带动了汽车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车用润滑油就是其中一例。近三十年来,国内的轿车生产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即便是以每年100万辆的轿车产量为准,新增润滑油的年需求量就高达2400万L,约9.1万吨,实际证明,每年我国轿车的年产量都大大地高于100万辆。据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预计,未来3-4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量仍会在稳定中有所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润滑油的需求数字将日益扩大。

  由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已赶超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在巨大市场潜力凸现的同时,我国润滑油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然而从现阶段润滑油的产品质量以及润滑油的行业发展来看,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中国汽车市场的红红火火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来华淘金,像嘉实多、BP和壳牌等,他们的到来令中国的润滑油市场竞争分外激烈。整个润滑油市场,尤其是高端润滑油,外来品牌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虽然近两年来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占据前三强的仍是国外品牌,壳牌位居国内市场的老大地位,美孚与嘉实多分列其后。国内品牌长城以9.82%的市场份额紧随之后,仅比排名第三的嘉实多少一个百分点。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大量使用和销售的是SF级、CD级的润滑油,这些级别的产品是无法达到欧洲Ⅱ号排放标准的。此外,如今新车接连上市,与世界同步推出的新车也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视线中,这些车型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我国部分小型润滑油企业的产品很显然还不能满足需求。另外,国内润滑油市场渠道混乱,低端化现象普遍。目前,我国润滑油生产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家,这在全球润滑油市场上是极其少见的。在专业市场中,代理商的利润决定了零售终端市场对“质量”的选择,利益的驱使,造成了许多厂家产品的低端化。与国内中、低端市场产品质量差、销售渠道混乱相比,国外强势品牌经验丰富,技术高端,产品更符合未来需求。

  目前我国车用润滑油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预测指出,到2010年其需求将上升到390万吨-400万吨;在车用润滑油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档油品将直接与国际接轨。汽车消费量的增长、燃料的经济性要求、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换油期延长的需求、发动机的技术革新以及解决行车使用时出现的故障等等,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内燃机油向更高规格发展,刺激车用油高端市场的“膨胀”。另外,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也将加快润滑油高档化的进程。在车用油向高档次、高规格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后车用润滑油的利润空间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级小轿车、重型汽车等的高端用油市场。高端润滑油才是未来润滑油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国外著名汽车品牌打入中国市场进程的加快,一两年内,国内汽车行业就能与国际接轨;入世后,世贸组织条款逐步实施,润滑油关税将从9%下降到6%,贸易堡垒会逐渐消失,这些都会导致国内润滑油市场的竞争加剧。虽然,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国内的大型品牌已初具规模,开始积极地打造自己的专业服务网络,有效地拓展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且能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在产品质量方面,一些著名的润滑油制造商也已经推出API SM级别的机油,高效,环保,并体现了业内的一些高端技术。但是目前国内润滑油市场的状况仍然是隐患多多:小厂林立,技术水平不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国外品牌的冲击巨大等。因此,国内润滑油企业仍应厉兵秣马,一方面加强与国外同行业大公司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端技术,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竞争力,进而逐步提高国内润滑油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国产润滑油在国内乃至国际高端市场的突围;另一方面,随着润滑油日渐高档化及消费者消费心态的逐步成熟,品牌效应将更加被关注,因此,品牌战略应成为今后国内润滑油企业的主要战略之一。这种策略必能为所有车润滑油企业增强用户信心、提高市场占有率。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国内企业只要顺应这一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就能适应未来车用润滑油行业的激烈竞争。并且随着市场推广和准入制度的建立,中国车用润滑油已呈现出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建议银行密切关注。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