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现河厂群众性技术创新“苗多果实”

   2010-12-29 中国石化新闻网王常玲

142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王常玲 王震玺)12月27日12时27分,正在值班房吃午饭的职工荣树涛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显示,王587-7井出现异常情况。急速赶到井场后,他发现安装在该井上的监控系统已被不法分子断电,但报警器还是及时向他的手机发出报警信号,不法分子闻风而逃。

    这套“油田多用监控系统”的发明者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35队的责任技师张希茂,这项技术也是现河厂通过创新成果转化“绿色通道”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术之一。仅2010年,现河采油厂已有24项创新成果在现场得到应用,转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现河厂共申报专利61项,已授权43项,采油厂奖励基层技术创新成果44项,获局技能人才创新成果3项,有两名职工还获得油田“为民技术创新奖”铜奖。但受困于部分井下工具革新技术的安全论证难和资金问题等原因,前些年,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苗多果少”的现象。

    近两年,现河厂从助力生产经营建设效益发展出发,高度重视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他们以每年的“QC成果”发布会和基层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为载体,搭建起成果孵化的平台,并不断强化这一平台的创新功能、聚集功能、示范功能和交流功能。同时,现河厂逐步形成了立项论证、方案完善、试制加工、现场试验、专利申请、推广应用的运行程序,建立起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较好地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一条龙服务。成果转化速度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冬天,现河采油13队的采油班职工就感觉很幸福。在给加热炉点火时,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炉膛内可能存在的余气造成的爆燃,职工汪洪勇发明的“自动打火器”,让他们只要轻轻按动遥控器开关,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点火。汪洪勇介绍,这个发明于2009年8月研制成功,当年11月,就在几口井上试验应用成功,今年冬天已在采油13队全面推广。

    “创新成果转化资金在成果的快速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河厂科技办副主任张晓芳介绍说。不可否认,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成果转化成效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为加快成果转化速度,现河厂专门从每年的科研经费中切出部分资金作为成果创新资金,重点支持实施成果转化后形成的应用前景好、能够解决采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且对经济效益有拉动作用大的项目。为提高项目转化成功率,在论证过程中,这个厂由科技办组织安全科、工艺所、注采科、劳资科、工会共同对基层提出的课题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论证。张晓芳介绍,采油厂平均每年能收到各单位申报的课题有50多项,经论证筛选后,立项30余项,最后采油厂和各三级单位扶持加工的大概在20项左右,成果转化率已近70%。

    转化速度的加快,也大大激发了基层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从研制成功到应用生产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油田多用监控系统”的发明者张希茂的劲头更足了,他新革新的《刹车电器连锁装置》目前正在试验阶段,他希望这项旨在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减轻劳动强度的革新技术,能尽快的应用于生产,给一线职工带来更多的方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