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规划的出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中国高铁和中国核电领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也大步前进。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产业,有“流淌在制造业中的血液”之称的润滑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百年来,一直滋润着汽车、大型货轮、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
润滑油的重要性,少有人知。以汽车为例,因为发动机或变速箱由金属制成,在工作时内部零件间会产生大量摩擦,这时就需要用到润滑油。在发动机高速运转下,润滑油不会损失黏度,使发动机的保护更全面。润滑油的作用,就是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相摩擦部件表层部位进行润滑,减少零部件磨损。
从原始的蒸汽发动机到现在的油电混合发动机,汽车每一次发动机技术的革新,都对润滑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汽车发动机构造简单、运转需求低,因此所用的润滑油产品全部为矿物油。矿物油是从原油中通过物理方法得出的,炼制较为简单,能满足大多数发动机的基本需求。二战后,德国科学家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合成油技术,相比矿物油,合成油拥有矿物油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合成油的黏度指数更高,黏温特性更好,其更强的抗氧化性,也大大地延长了换油周期。
除了汽车行业,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机械工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动机品种日益繁多、复杂性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润滑油产品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百年来润滑油技术也一直在进步。
现在,不管是冰天雪地的南北极,还是在茫茫太空,都能见到润滑油的身影。比如以“长城”为代表的中国润滑油,依托中石化多年的技术经验和研发,为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提供润滑无声、保障无形的支撑,被誉为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中的“隐形国家队员”,其自主制造的润滑油在汽车、铁路、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大型机械等不同产业都具有领先技术优势。比如早在2004年,我国就自主研发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发挥功效的产品,成功替代国外油品,成为“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配套的专用润滑油,首次实现“国船用国油”。这背后是中国科学家几十年技术积累和研发,难度不低,因为“雪龙”号每一次极地科考,润滑油需要历经环境温度从40度到零下50度的悬殊温差,并克服破冰时主机负荷大,液压系统油压高等苛刻工况。
国产润滑油发展到今天,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在中国高铁中,因为高铁车体的设计制造、车辆的牵引制动等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制造细节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中石化润滑油公司于2012年就成立了高铁配套用油攻关组,完成了齿轮油、润滑脂、冷却液、变压器油四大类产品的开发。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