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碱厂叉车吊钩改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1-06-13 中国石化新闻网徐红卫

289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徐红卫)近日,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接到国家专利局通知,该厂申报的“叉车吊钩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审核通过,这是该厂唯一一项独立拥有、自行申报的专利。至此,该厂共拥有三项专利。

    叉车吊钩改造是该厂成品车间王统静等员工用几年的摸索和积累完成的,它将传统的“双耳吊钩”改为“四耳吊钩”,不仅减少了叉车运输过程中的摆动幅度、提高叉车运输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还由于减少了部件之间的焊接、避免因长期震动引起的脱焊断裂危险,将转动部位改为轴承连接便于挂钩和脱钩,节省了人工费用等。

    该厂成品车间主要负责纯碱产品的包装和转运工作,每天都有2000多吨纯碱需要叉车进行转运、集中存放。该厂原叉车吊钩只有两只吊耳,在挂钩过程中需要现场职工两手同时拉伸吊带,挂钩人员无法向叉车司机直接发出起吊情况,且每次挂钩需叉车两次启动才能挂好吊带,挂钩效率低,油耗增加,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叉车的安全作业和工作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该厂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将攻关的重担落在了成品车间工段长王统静的肩上,并及时成立了以王统静为组长的攻关小组。经过生产调研,反复试验,今年五月中旬,他们提出了制作四耳吊钩的想法,并绘制了图纸,聘请了起重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进行了试制,经过对吊脚宽度的调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吊钩转向出现卡涩、脱钩等现象与供应方进行多次交流与改进,终于完成了带有旋转功能的四耳吊钩生产并投入使用,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业,使四耳叉车吊钩基本实现了低位自动脱钩的效果,减轻了摘钩工人的二次起动约70万次,挂钩作业安全性有了根本保障,达到了提效、降耗的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叉车吊钩虽然改造成功,但是它还需要更精细化,需要更好地适应生产。四耳吊钩试用期间,攻关小组成员每天扎根于现场,观察大袋生产现场作业情况,并及时与叉车工、挂钩工交流沟通,掌握使用情况,对吊钩转向出现卡涩现象进行观察,并完成了第二、三次的四只吊钩生产,经过反复实践应用,四耳叉车吊钩也更趋完美。

    为了充分挖掘一线岗位职工的“能工巧匠”,深入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该厂在将这种四耳吊钩命名为“王统静叉车吊钩”的同时,积极组织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叉车吊钩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审核通过,不仅在全厂营造了一种争学技术,争当能手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鼓励广大员工开展革新改造的积极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