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围绕‘企业效益’这一中心工作,调动全厂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增效工作中去。”在3月份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齐鲁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第二化肥厂厂长宋洪澎再一次强调创新增效的重要性。面对新一年丁辛醇产品持续疲软的市场表现,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新技术开辟新道路,新思路挖掘新潜力,新模式催生新力量,形成了万众创新增产创效的好局面。
新技术打开一片新天地
“优化不能等,只要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在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要立即应用,早一天投用,就早一天见效”这已经成为该厂应用新技术一项不成文的规矩。
近年来,煤气化装置接连打破同类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世界纪录,但是煤气化装置高温高压、易结垢的特性,决定了装置必须周期性的进行检修,单炉运行周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气化炉的检修次数,影响着生产维护成本的高低。
“制约单炉运行周期的关键在于烧嘴的更换次数”气体联合车间技术组长李辉介绍说。
由于管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积渣结垢极易在停炉更换烧嘴期间掉落,导致管线设备堵塞,威胁到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一台气化炉单周期内往往只能更换一次烧嘴。在了解到国内同行业企业应用电磁除垢技术的先例后,该厂立即安排人员对新技术进行考证,并有针对性的逐步组织实施。
“受电磁除垢技术的影响,激冷水泵出口管线、激冷水过滤器结垢情况,都有了明显改善”气体联合车间设备员在3月份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上留言说。更让人可喜的是,随着这一项新技术的应用,该厂气化炉于2015年创造了209天的单炉运行新纪录,足足将原来的记录提升了30余天,为2016年进一步提升气化炉的经济运行水平,创造了条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丁辛醇装置疏水器节能改造,每小时可节约蒸汽消耗1.6吨,全年可节约蒸汽消耗1.2万余吨;气体联合装置机泵变频改造,每小时可节约用电30余度,全年可节电24万度。
新思路挖出一批潜力股
应用新技术是创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拓展也是创新。在持续推进优化增效工作的过程中,该厂不断延伸创新工作思路,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
煤炭掺配是该厂在对标提效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摸索出的好做法,并实现了陕煤从无到有再到比例逐步提高的突破。
“3月份,我们趁着C炉烧嘴临近末期的机会,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煤炭掺配实验,将陕煤的比例提高到了60%”气体联合车间副主任李佳说。因为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相对苛刻的控制条件,为及时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波动,该厂在掺配过程中,全程跟踪煤炭灰熔点产气量、煤浆浓度、粘度、成浆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定时进行取样检测,并随时作出调整。
“随着煤炭掺配实验的展开和工艺方面的精细调整到位,从合成气的成分数据看,两台气化炉的产气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生产技术科专工司道朋说。
拓展好经验好做法是创新,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也是创新。在与同行业先进企业交流学习后,该厂提出了“无扰动倒炉”的创新优化项目,将其列为2016年该厂上报齐鲁石化公司的十大优化项目之首,并首次完成了“无扰动倒炉”的实际操作,降低了能耗,延续了装置高负荷平稳生产的良好势头。
新模式催生一股新力量
“新上脱过热水泵,节能降耗”、“催化剂返回线流程改造,避免装置停车”……一个个职工自己提出的创新点子,时常以“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征文形式,登上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局域网的首页。
不仅要依靠劳模、依靠技术骨干,还要发挥好职工对于企业的主体作用,发动全厂干部职工参与到创新增效活动中来,形成万众创新、千帆竞技的局面,是该厂创新工作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
为此,该厂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丰富完善劳模创新网络工作室、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和引导职工围绕安全生产、增产创效,提出自己的好点子、好主意。厂工会定期组织优秀案例评选,并对优秀案例进行表彰,更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参与的热情。自活动开展,已征集各类案例130余篇,新模式催生出一股新力量,有力的促进了安全生产、创新增效。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