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华星“四项全能”破解天然气市场困局

   2017-06-19 中国石化新闻网罗嘉

119

核心提示:在天然气低价运行、市场剧烈波动的不利形势下,油田企业如何打开局面?西南石油局华星天然气公司的经营诀窍
    在天然气低价运行、市场剧烈波动的不利形势下,油田企业如何打开局面?西南石油局华星天然气公司的经营诀窍是:实施全员成本管理,激活经营拓市潜能。       西南石油局华星天然气公司依托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巧编终端销售程序,以增销、增收、降输差、降成本“四项全能”力破天然气市场跌宕困局,今年1-6月所属分公司经营拓市项目量效齐增,天然气产销呈现逆市上扬的强劲势头。       巧编提质创效程序 优化天然气销售模式       向管理要效益,是华星人破解天然气市场跌宕困局的生财之道。他们坚持在市场定位中布局终端销售,在优化用户结构中创新销售模式。在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中,他们秉承两个不变:一是抓住终端销售的创效目标不变,二是盯住“量价挂钩、增量优惠”的创新思路不变,致力于把优化天然气销售模式放在第一位,助推企业发展。针对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川西地区部分工业用户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个别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造成天然气用量锐减的不利局面,该公司领导班子及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确立了在市场定位中周密布局终端销售、千方百计增销增效的工作方针,下大力气在优化用户结构中创新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领导、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客户,在联络用户感情中“把脉”,在开展市场调研中调整优化销售策略。他们通过对优质工业用户、双气源用户定点走访,实地摸排企业真实情况,针对其原料购进、产品销售、装置开工等各环节要素“现场会诊”,从优化销售模式入手,精准推行适量优惠销售策略,走活了“量价挂钩、增量优惠”这盘“棋”,使公司增销增收效益大幅提升。       巧编“两降”增效程序 优化天然气挖潜措施       全员挖潜、开源节流是华星人破解天然气市场跌宕困局的理财之道。该公司把降输差、降成本作为突破口,不断完善计量管理,严格监督落实,对各区域运营输差进行严格控制,并在终端销售工作中严格落实扩销增收、严控输差、优化投资、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输配物资采购等六大方面挖潜增效的措施,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他们巧编“两降”增效程序的四字诀:一是“控”。即定期与采气厂进行购进气量核对,从源头控制气损。二是“减”。即加大管网、气表安全巡查力度,从管网运行中减少气损。三是“严”。即强化责任意识,从严实施1、2、3管理模式,从严执行工程项目内审、外审制度,在把好工程项目过程管控中实现降耗增效。四是“引”。即引进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以科技为支撑,有效减少天然气损耗。       巧编“两保”促销程序 优化天然气销售市场       保用户、保效益是华星人破解天然气市场跌宕困局的聚财之道。近两年,该公司面对“低油价”的考验,在保用户、保效益中主动出击,占领市场制高点,赢得了发展先机。他们逐一对用量下降的直供工业用户进行走访座谈,联合销售运行处调研双气源天然气用户,采取购销平衡的销售策略,切实维护市场及用户稳定。他们积极优化特殊敏感时期销售网络的保供工作,针对处于管网末端的四川安县、郫县和贵州赤水地区,做到保障居民生活、CNG和公共服务用气双优先。他们密切关注居民用户和上游气源压力变化,加强与销售运行处、采气厂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制定严细实的运行(应急)预案,精心调度,保障居民安全平稳供气,维持区域和谐稳定,确保工业用户不丢失。       巧编“两力”管理程序 优化天然气营销战略       鱼和熊掌兼得、芝麻西瓜都捡是华星人破解天然气市场跌宕困局的招财之道。他们把提升“两力”作为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切入点,即提升管理手段的内约力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外制力,形成无缝衔接的营销合力。       提升管理手段的内约力,完善营销动态监控及调度管理。为有效实现安县、郫县等重点区域节假日及特殊时期错峰、错时调节供应,该公司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持续抓好油地关系协调工作。一方面主动与用户沟通协调,做好对优质工业用户的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客户信息管理体系,在服务和满足现有用户需求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在用户,开发潜在市场,保证优质客户群体稳定,扩大优质市场发展空间。       提升服务质量的外制力,努力实现单井快产快销。他们紧扣油气田“三大会战”战略,不断完善单井快速投产销售模式,建立健全单井快速投产建销运行机制,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从现场踏勘、方案拟定、周边市场及用户情况摸底、多途径协调用户及销售价格、签订合作协议、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好边远单井投产建销工作。他们开创由地方燃气公司投资建设管线或CNG槽车拉运实现销售的边远单井投产建销新模式,使边远区域开拓市场难、发展用户难的矛盾迎刃而解,形成了快速建销、多点开花的营销局面。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