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油库存下降 商品期市"油光金亮"

   2007-09-21 国际金融报国际金融报

52

核心提示:美联储降息引发的通胀疑虑,令资金流向油市、金市避险,商品期货市场一片“油光金亮”。  9月20日隔夜市

   美联储降息引发的通胀疑虑,令资金流向油市、金市避险,商品期货市场一片“油光金亮”。

  9月20日隔夜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黄金期货纷纷创下新高。其中,原油期货主力合约0710盘中突破82美元/桶关口,触及82.51美元新高,最终收于81.93美元/桶,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42美分。这已经是纽约油价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创出历史新高。黄金期货主力0712合约更是创下27年的新高价位:735.5美元/每盎司。昨日电子盘,原油期货继续持稳于82美元/桶附近,现货黄金在亚洲市场继续走坚,持稳于16个月高点726美元/盎司附近。

  美联储9月18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4.75%,以缓解信贷市场的紧张情况。此举削弱了美元计价资产的收益优势,美元总体依然趋弱的格局将长期不变。

  市场预计,降息的正面效应将推升美国原油需求,从需求面上支撑国际油价继续上攻。“美元和黄金、原油属于负相关关系,美元的走软必然带来黄金、原油价格的上升。”一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原油库存持续下降

  油价昨日大涨还受到美国原油库存、飓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9月19日,美国能源署(EIA)公布,至9月14日结束的一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380万桶至3.188亿桶,为连续第四周减少。汽油库存则增加40万桶至1.908亿桶,为7周来首度增加。蒸馏油库存增加150万桶至1.355亿桶。炼油厂产能使用率下降至89.6%,前一周为90.5%。

  此外,据道琼斯报道,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司分别部分关闭了德州和加州的部分炼油设施,目前对市场供应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市场人士认为,原油期货涨势还受到汽油期货支撑。尽管库存数据显示汽油库存增加,并非预估的减少,但目前美国汽油库存仍处在历史低点,纽约商交所提货地——美国库欣地区原油库存正不断下降,成为供应链条上的隐患。汽油期货9月19日也依然大涨,纽约商交所10月份交货的汽油期货价格每加仑上涨3.31美分,收于2.0934美元。

  随着夏季的过去,美国汽油消费需求开始减退,但是冬季取暖油需求却成为原油市场的新亮点。依据美国能源署库存报告,截至9月7日,取暖油库存为4060万桶,比近五年平均水平低28%。

  “随着美国冬季来临,市场对取暖油需求必将日益增加,这将进一步促进油价上涨。”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向本报记者如是说。

  油价迟早到100美元

  伊拉克警方9月18日称,拜伊吉附近的一条输油管道遭遇袭击爆炸。而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最新气象资料显示,未来几天内,大西洋中部的气候条件可能将酝酿成热带风暴甚至飓风,并可能袭击出产石油的墨西哥湾。这一因素也导致纽约油价19日上涨。

  继此前高盛将2008年全球油价预估值调高至85美元/桶之后,巴克莱9月19日也将2008年美国油价预估值调高3.10美元至77美元/桶。巴克莱表示,由于美国石油库存缩减的前景,以及对伊朗核问题紧张情势的担忧重新浮现,该公司还将对2007年油价预估上调2.5美元至68.80美元/桶。

  巴克莱分析师Paul Horsnell和Kevin Norrish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周伊朗和西方国家之间气氛紧张,“战鼓声听起来不再那么遥远了”。伊朗9月19日表示,若被攻击将采取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若以色列发动袭击,将可能以炮轰回敬。

  英国石油公司的波恩·皮肯斯9月1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际油价迟早要涨到每桶100美元,但除非地缘政治问题突发,油价今年内将不会达到这个高位。美联社当天援引分析人士的话预测,未来数周国际油价可能突破每桶85美元。

  成品油存在上调可能性

  随着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国内外成品油价差继续增大。上周末,新加坡92号无铅汽油人民币完税价为6670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32元;0.05%S柴油人民币完税价为6531元/吨,较前一周上涨206元;国内成品油价格未变,上海石化90#汽油出厂价4980元/吨,0#柴油出厂价4570元/吨。

  目前,发改委制订的成品油价格是基于原油成本为60美元/桶到65美元/桶。6月至今,国际原油价格多次突破80美元/桶,炼厂亏损也进一步加剧。

  钟健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否认成品油价上调之说,但今年年底前后,国际油价如果仍然高企的话,国内成品油价很可能调整。“事实上,政府部门并不否认调价的好处,如改变经济结构,利于环保等,只要国际油价高,国内成品油上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表示,石油价格改革是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现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提高油价又面临着下游行业的承受能力问题。他表示,今后还是要结合国际市场变化,统筹考虑保证国内成品油的供应、补偿炼油企业生产成本和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油价改革。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