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逼近110美元

   2008-03-12 每日经济新闻王璐

33

核心提示:美国信贷市场再度传出利空,金融市场遭致抛售,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商品市场,推动原油价格再度大幅收涨,周一

  美国信贷市场再度传出利空,金融市场遭致抛售,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商品市场,推动原油价格再度大幅收涨,周一盘中创出108.21美元/桶的新高。黄金、农产品期货也在原油带动下回暖。业内人士称,美元下跌、金融市场投资风险加剧,均将支撑国际油价继续维持高位。

  经济衰退加剧投机活动

  NYMEX原油期货自2月26日收在100美元上方,此后不断攀升突破前高,至本周一已是第7个交易日创出新高。当日4月原油大幅收涨2.75美元至107.90美元,盘中最高触及108.21美元的纪录高点。周二电子盘中期价亦维持在107-108美元。

  此轮油价上涨自2月7日开始,截至本周一已累计上涨约24%。油价不断走高,本质上是在美国经济不断衰退、美元贬值背景下由投机资金推动的。周一美国经济再出不利消息,传言称贝尔斯登可能面临流动资金问题,令该公司股票重挫并拖累金融市场走低;另外机构还预计,包括高盛、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数家投行将冲减规模达90亿美元的资产。

  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引致市场恐慌情绪,美元、欧元等高息货币下跌,而原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获得投资人青睐。据CFTC上周五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当周,投机客为规避通胀风险,在原油期货上增持净多头部位近8000手至99,539手。油价在投机资金不断涌入的情况下自然水涨船高。

美元贬值继续推动价格

  有市场人士对持续飙升的油价表示出担忧,认为在投机客炒作下油价已远远脱离其基本面;美国经济的长期下滑,也令人们担忧原油需求情况。日前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表示,国际市场原油储量充足,且在通常情况下每年第二季度国际原油消费量将减少。这使得油价在上涨过程中震荡不断,调整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不过机构仍不同程度地调高了对今年油价的预测,它们认为油价长期仍将延续涨势。尽管对原油需求及油价走势看法存在分歧,但其共同持有的观点是,美元持续贬值将继续带动更多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并做多原油。

  美国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市场对美联储继续降息有着强烈预期,高盛称美联储将在4月底前下调利率至2%。美元长期看跌,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投资魅力大增。在此支撑下,甚至有机构预计油价将在今年涨至130美元/桶。此外,包括黄金、农产品等在内的其他商品也受到提振。在原油创新高带动下,周一COMEX期金在跌至低点后回升,缩减跌幅,收于971.80美元;前期连续大幅调整的CBOT豆类期货自跌停位反弹。

美盘豆类终现反弹 短期或将延续震荡

   连续暴跌的油脂市场昨日终于呈现止跌迹象。周一,CBOT大豆、豆油期货早盘一度跌停,其后出现反弹,收盘时缩减日内跌幅。5月大豆收跌2.2美分至1406.4美分;5月豆油收跌119个点至62.14美分;豆粕则小幅收涨。ICE油菜籽期货亦受带动,脱离跌停水准走高。

  市场人士表示,油脂市场自持续跌停后反弹,主要受到周边市场涨势的推动。周一美国原油在投机资金活动下再创新高,带动其他商品市场回暖。另外,此前导致期价连续重挫的获利平仓告一段落,也削减了市场继续下跌的动能。

  在CBOT市场大幅反弹的带动下,国内豆类及植物油期货止住了连续跌停的势头,周二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其中大豆和豆粕表现较为强劲。连豆0809合约收涨174元至4674元,涨幅3.78%,豆粕0809合约收涨76元至3539元,涨幅2.19%。但一些合约持仓有所减少,显示多头仍然缺乏信心。

  植物油仍然走势震荡。豆油0809合约早盘一度跌至11824元的低点,其后震荡拉升,但收盘仍下跌44个点至12168元。棕榈油和菜籽油相对较强,主力合约分别收涨102元和404元至11296元和13446元,涨幅分别为0.91%和3.10%。

  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昨日大幅收涨,因该国2月棕榈油产量环比大幅下滑13.78%,且3月1-10日出口预估数据达历史高点,对内盘有带动作用。周二国内棕榈油现价略有上涨,涨幅介于500-800元之间。而菜籽油因供给紧张,现货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反观豆油现货行情,昨日天津、张家港、山东等地仍有小幅下滑,黑龙江、大连等地报价企稳,但成交清淡,显示市场观望情绪仍然浓重。

  昨日相关部门表示国内食用油储备充足,如价格继续上涨,政府将加大供应;CPI不断走高,也可能促使国家出台调控政策,这使植物油期价仍存在一定的上行阻力。从外盘角度看,近期的回调有利于农产品长期上涨,但目前基本面还不存在足以对期价构成实质影响的变化,市场走势仍未明朗,在此情况下,内盘或将继续跟随外盘震荡整理。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