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软件研究室开发的刚刚获得油田技术创新三等奖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进展顺利,已接入各种应用系统17个,其中涉及勘探领域的就有9个,成为继勘探协同工作系统、知识库和三维地质模型之后油田勘探信息化领域的又一亮点,为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4年初,大庆油田在勘探技术座谈会上提出勘探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5年的努力,这个油田的勘探信息化建设进展迅猛。油田勘探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积极推进科学勘探,实现勘探的安全高效发展。油田勘探系统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熟经验,逐步形成勘探信息化建设的蓝图: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将勘探系统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项工作联系起来,构建起有机整体,实现上下左右时时沟通,网上完成工作衔接、部署和检查,实现科研生产、勘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勘探决策的自动化、科学化。
5年来,大庆油田通过自主设计、自主研发,建立起勘探协同工作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探井、实验室、地震和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并且全面投入运行使用,实现科研生产到哪,数据服务到哪,管理监督到哪,数据库建设到哪。仅以实验分析管理系统为例,就减少样品信息的重复录入、审核近200万个数据项,数据信息一次性输入,零差错传递,全流程共享,大幅度地提高了勘探工作效率。
在此基础上,大庆油田积极推进知识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对勘探50多年积累的海量的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数据信息,按“四个评价(盆地、区带、圈闭、油气藏)”规范,分知识(K)、信息(I)、数据(D)进行系统梳理、管理和应用,为今后建立了一个绿色、高效的数据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创新事半功倍。同时,初步构建了可视化、可实时修改的盆地三维地质模型,在三维空间里,形成当前对实际地质模型数字化、客观的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勘探地质和数据的互动,满足了四个评价各个阶段的应用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勘探地质研究的工作方式。
油田开发,勘探先行。勘探的瓶颈,就是录制出的地震数据能不能准确成像。经过多年的努力,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终于打破瓶颈,让几千米的地下岩层,变得近在咫尺。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就是集群并行叠前深度偏移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3年来,应用这项技术,大庆油田先后完成10项叠前偏移处理任务,满覆盖面积达到2886平方千米,为科学找油找气提供了技术保障。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