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原油期货涨创七周新高

   2010-06-28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30

核心提示:加勒比海的低气压可能形成大西洋风暴并移动至墨西哥湾威胁该地区油气生产,周五国际油价跌后强劲反弹,纽
   加勒比海的低气压可能形成大西洋风暴并移动至墨西哥湾威胁该地区油气生产,周五国际油价跌后强劲反弹,纽约轻质原油盘中突破79美元,结算价上涨3.1%,为两周以来最高涨幅。周五收盘时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78.86美元,为5月5日以来最高,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35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78.12美元,上涨1.65美元;纽约取暖油7月期货每加仑211.22美分,上涨14.08美分;RBOB汽油7月期货每加仑216.78美分,上涨7.43美分;伦敦洲际交易所7月柴油期货每吨665.25美元,上涨8.75美元。

  欧美原油期货连续第二天上涨,且连涨三周,本周纽约轻质原油期货攀升1.68美元或2.2%,三周累计净涨7.35美元,涨幅10.3%。

  消费者信心增强提振了石油期货市场气氛,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升至200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路透社/密歇根大学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76.0,初步数据为75.5,5月份终值为73.6,此前的预期为75.5。

  担心热带风暴损及墨西哥湾油气生产,国际油价在周五早盘下跌后强劲反弹。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最新预报,一个来自加勒比海西部的热带气压持续增强,有80%的可能性在周五稍晚和周六发展为热带低气压。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今年飓风季节可能有14-23场命名风暴,其中8-14场可能发展为飓风,3-7场可能成为风速每小时178公里的强飓风。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今年热带风暴可能减少墨西哥湾2600万桶原油产量。

  周五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预计大约五天后热带风暴将抵达墨西哥湾Macondo油井附近的海域。堵漏现场工作人员计划撤离英国石油公司的集油设备,石油收集工作中断至少14天。因为热带风暴临近后,钻井船将撤离,约1800名工作人员将被疏散。

  美国经济增长减缓,可能会抑制油价进一步上涨。美国商务部周五第三度公布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终值显示,今年1-3月GDP折合成年率增长2.7%。4月份发布的第一季度GDP初值为增长3.2%。这意味着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幅还不到2009年第四季度5.6%增幅的一半。

  不确定的前景和利好和利空交织的消息面让油价难于预测。彭博通讯社调查的47名分析师对下周油价是涨是跌还是稳定各占三分之一。有16名分析师预测油价上涨,16名预测下跌,15名预测稳定。在休斯顿的能源咨询公司IAF Advisors主管库柏说,当前经济方面有太多的不确定,石油需求也难以预测。这就导致赌涨赌跌皆难,对油价走向何方有不同的判断。本稿为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专稿

  彭博通讯社自2004年4月份开始每周组织分析师进行一次预测,至今为止对石油期货的预测准确性为48%。

  据纽约商品交易所结算价计算,周五将三桶原油精炼成两桶汽油和一桶取暖油的“3-2-1”利润为每桶11.409美元,比周四上升0.5美元。

  根据最新消息,6月24日由欧佩克12个成员国加权平均价计算得出的该组织一揽子价格为每桶72.93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5美元。

  周五亚洲基准迪拜现货市场尾随西方原油期货继续下跌。2010年9月交货的迪拜原油现货收市时每桶75.6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25美元,8月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0.75美元;8月WTI/迪拜期现掉换价1.30美元。

  周四新加坡市场汽油评估价每桶每桶83.4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60美元。含硫量0.5%的柴油现货收市评估价每桶86.5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0美元。

  周五(6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结算价普遍下跌,成交量下降,持仓量减少。2010年7月期货结算价每吨4306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17元。2010年8月期货结算价每吨4340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10元。2010年9月期货交易活跃,开盘价每吨4378元,成交量23180手,持仓量56790手;比前一交易日减少100手,下午收盘价每吨4360元;结算价每吨4362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13元,交易区间每吨4351-4378元。

  周五(6月25日)东京商品交易所原油和成品油期货涨跌交错。6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4245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了60日元,成交量20手;7月汽油期货收盘每立方米5469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了410日元,成交量559手;7月煤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5325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了320日元,成交量203手;7月柴油期货结算价每立方米5577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520日元,成交量23手。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