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危机突袭 原油下行风险依然较大

   2011-08-11 和讯网和讯网

38

核心提示:8月4日,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积累的爆发、再加上美国债务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增长停滞,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情绪犹

  8月4日,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积累的爆发、再加上美国债务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增长停滞,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情绪犹如火山般爆发,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和商品市场均出现罕见的暴跌行情,投资者纷纷抛售。恐慌导致抛售,抛售加剧恐慌……

  在大抛售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和商品目前已经经历过三次“黑色惊魂”,资产被迅速蒸发。综观整个商品市场,能源、基本金属等工业品期货跌幅巨大;而农产品则显示出较强的抗跌性,跌幅较小;最抢眼的是黄金期货,因避险情绪再次升温,黄金受资金亲睐而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利空的氛围加速了资金的撤离,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市场情绪得到安抚,宏观基本面稳定,逐利性的投机资金将卷土重来。目前,市场需要的是等待。

  一、高盛下调全球经济预测

  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情况,高盛近日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此前的4.1%下调至4.0%,而正身处债务危机中的美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则由1.8%调低至1.7%。

  在高盛的报告中,我们看到高盛下调全球GDP预测,2011年和2012年预测分别为4.0%和4.4%(原预测为4.1%和4.6%),最大下调来自美国,分别由原有的1.8%和3.0%下调至1.7%和2.1%,今年第三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年化环比GDP均为2%。同时,日本2011年GDP增速维持原有的-0.8%,2012年GDP增速则为原来的3.0%调低至2.7%;欧元区GDP2011年、2012年GDP增速则由2.1%、1.7%下调至1.9%和1.4%。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颇为被看好的金砖四国GDP预测也遭遇下调:2011年GDP增速由7.9%调至7.7%,2012年则维持原有的7.9%。

  对于高盛此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我们认为会对大宗商品走势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商品步入跌势不可避免。

  二、原油库存持续增加

  据悉,普氏公司于8月8日估计,截至8月5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将增加约180万桶。市场估计上击美国炼油产能利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88.5%,而汽油库存将减少120万桶,主要是由于美国炼油商加大了中间馏分油的产量,同时进口继续下降,预计中间馏分油库存将增加120万桶。

  三、原油期货净多大幅减持

  在截止8月2日的CFTC持仓报告中,基金净多仓位已大幅下降,这表明原油的投机基金中,持有原油多头的头寸在下滑,而持有原油空头的头寸在增多。

  CFTC原油持仓报告

  NYMEX原油持仓分部表(手)

  报告期 总持仓 基金持仓

  多头 空头 净多

  2011-7-12 1538256 324437 173542 150895

  2011-7-19 1493882 325849 170902 154947

  2011-7-26 1506662 333079 174312 158767

  2011-8-2 1528978 329837 182461 147376

  较前一周 22316 -3242 8149 -11391

  数据来源: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2011年8月5日公布的持仓统计

  四、美元反弹短期将持续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势必将发行更多债券,而市场预期短期内美债依然在购买力,在此背景下,美元势必将出现一轮反弹走势,因此近期美元表现相对强势。

  欧洲中央银行日前宣布,维持欧元区现行1.5%的主导利率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强调了欧元区经济下行的风险和对通胀的担忧。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欧洲债务危机有向意大利、西班牙扩散之势。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希腊只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陷入债务危机对于整个欧盟来说尚无大碍,那么,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欧元区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再陷债务泥潭绝对会让欧盟伤筋动骨。一旦这两个国家出现问题,欧盟恐无力施救,这对欧元来说将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会是一场劫难。此外,日本和瑞士近期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也反推美元的上涨。

  总结

  在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的情况下,目前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投资者纷纷抛售原油,同时降低了对原油需求的预期,而美元指数的反弹也抑制了原油的上涨。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将更多地受欧美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影响,在市场经济面并无利好因素作用下,原油期价下行风险依然较大,短期内WTI国际原油可能下探75美元/桶,伦敦布伦特原油可能下探至100美元/ 桶下方。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