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推出原油期货重在培养“人气”

   2012-05-17 中国证券报本站整理

43

核心提示:  有消息表示,我国原油期货有望在年内推出,中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当前我

  有消息表示,我国原油期货有望在年内推出,中国将继美国、英国后推出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当前我国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石油需求增量占全球新增产量的70%-80%,推出原油期货的一大原因是争夺原油定价权。但是,对于建立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不能期望太高,规避我国的石油价格风险,需要有更多其它方面的考虑。

  我们需要对争夺石油价格话语权有一个明确认识。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买家难言话语权,资源越稀缺,卖方市场的特征越明显。现实中,即使欧美建立了原油期货市场,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有石油价格话语权。但是,拥有一个有效的原油期货市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国际石油定价。

  评价期货市场运行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交易是否活跃。大量频繁的交易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及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基础。原油期货市场交易活跃的先决条件在于存在活跃的现货市场,需要实现以下两方面:一是存在大量市场参与者;二是现货市场市场化程度高。尽管1993-1994年上海石油交易所一度十分活跃,但二十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很多情况今非昔比。上世纪90年代早期,我国石油价格尚未与国际接轨,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重组及“三桶油”改制上市之前,炼厂、油田均是独立法人,原油期货市场上存在大量交易主体。但目前我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缺乏参与主体应该是我国建设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的关键性障碍。

  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导致国内市场主体参与原油期货意愿较低的重要瓶颈。从我国目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来看,一半以上来自进口,但目前进口原油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只能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加工。国内自产部分由于三大油企均采取上下游一体化战略,上下游之间存在内部调拨。在这样的体制下,不论三大油企或者地方炼厂参与套期保值意愿都不高。尽管通过保税交割机制,可以在制度上为地方炼厂等主体参与期货交易减少障碍,但参与意愿的培育需要深化改革石油体制。石油行业体制改革,从现状看应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因此,要发展原油期货市场,解决方案是放开市场,进行石油行业体制改革,让更多的民营外资油企进来,让市场活跃起来。但这涉及到相关方的种种考虑,并可能导致与垄断油企更深层次博弈。如果将解决问题寄望于这个层面的博弈,原油期货市场要推出将面临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至少短期内很难推出。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将原油期货市场做成离岸交易市场,引进外部主体。这个方案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政府希望年内推出原油期货市场,时间约束很紧,操作层面的权衡与建设原油期货的初衷需要慎重考虑。因此,根据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体制和特征,引进外部主体可能是相关方侧重考虑的。

  总之,原油期货市场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号召力和人气。从现状看,无论引进外部主体还是鼓励内部参与,我国的石油期货的市场号召力存在一定限制和困难。因此,推进原油期货市场需要更多考虑现实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才能避免今后交易量过低的尴尬。当然,什么都有一个开始,而且常常坚持就是胜利。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