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最期待最复杂

   2012-12-07 期货日报张利静

27

核心提示:  在所有积极筹备中的商品期货品种中,原油期货无疑是最为市场期待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个。  “最期

  在所有积极筹备中的商品期货品种中,原油期货无疑是最为市场期待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个。

  “最期待”,是因为这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产品——随着原油期货的推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将被大大地向前推进,从而使中国的期货市场融入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之中。

  “最复杂”,是因为定位于“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的推出,必然需要国内现行的市场体系做出相当复杂的调整。除此之外,放眼全球市场,原油也称得上是最复杂的一个商品,特别是原油本身包含着很多政治因素,“10%是工业,90%是政治”。

  正因如此,原油期货备受关注。第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原油期货展望”论坛,也同样受到与会的境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我们推出这个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化工部高级总监陆丰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报价系统方面已经做好美元和人民币报价两手准备,结算模式以我国现有结算模式为基础,实行净额度总额控制的外汇兑换原则,并初步将每日净额度设为50亿美元。

  无论采用哪种报价系统,如何让境内外投资者快捷安全地参与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是交易所、中介机构、商业银行都在思考的问题。交通银行是最早为国内期货市场提供保证金存款服务的银行之一,该行期货业务部经理林玮清在论坛上推介说,交行的离岸业务是国内五大银行中独有的,且交行针对此项业务开设了离岸金融部,即所谓的境外银行,境外客户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交通银行网点办理离岸银行业务。

  对于如何引入境外客户,陆丰介绍了上期所草拟的五种模式:一是自营机构在交易所申请席位,二是经纪机构在中国申请交易席位,其余三种属于境内期货公司“走出去”模式的范畴。

  林玮清表示,不管境外投资者采取哪种模式参与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交通银行都可以在离岸银行业务和保证金存款业务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模式为其提供适当的服务。“可以通过离岸银行业务部开立离岸账户,在岸服务开设保证金存款账户,然后通过交通银行内部的统一结算中心进行资金划拨,我们针对资金划拨设有专门的快速通道”。对于离岸银行业务和保证金存款业务的关联,林玮清进一步解释:“资金从离岸划到在岸就直接进入保证金存款账户,只要在网上银行提出申请,就可以实时划款,费用相当低廉,每笔费用才2美元”。

  中信新际期货及其股东单位之一的新际集团,是本场论坛的承办单位。新际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衍生品经纪商,是全球85个交易所的会员,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此次参与承办“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原油期货展望论坛”,表明他们不仅看好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而且非常看重未来在中国的业务。“我们有一个全球衍生品交易通道,通过这一平台,客户能够同时在境内外市场进行交易,这意味着新际的境外客户资源将被带到中国来。”新际集团亚太能源总监Sebastian Pang表示。

  “在布伦特市场,我们根据布伦特合约的特点,把近期、远期和种种复杂性的需要综合在一起,帮助客户锁定风险。”Sebastian表示,新际集团在原油期货上积累的经验可以服务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

  据介绍,新际集团建有自己的能源团队,衍生品经纪服务自成体系。“研发方面,我们设有新加坡、伦敦、纽约三大办事处,帮助客户了解全球市场,给予研究和咨询服务。在交易方面,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执行、下单服务,还提供清算服务。公司在纽约有交易员,如果客户想自己下单,我们就会提供交易平台。”Sebastian表示,新际集团还能帮助客户找到对手方,将期货转为现货,“我们将为中国原油期货的成功上市贡献力量”。

  “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还面临与国际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匹配问题,这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陆丰表示,要想吸收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还要满足境外投资者所在地的监管机构的一些要求。对此,中信新际期货公司衍生品事业部许浩帆称,中信新际期货公司与外方股东新际集团在风控、合规方面有长达5年的磨合经验,这将为中国原油期货如何引入境外投资者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在论坛交流问答阶段,陆丰透露,上期所原油期货顺应国际潮流,在条件成熟之后,有可能发展成6×23甚至是7×24小时交易,而对于具体的上市时间,他表示争取在2013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