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原油市场再平衡比预期早 油价半年内突破80美元

   2018-02-05 中金网

72

核心提示:美东时间周四,高盛今日大幅上调油价预期,将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原油均价预期分别上调至75美元/桶、82.5
    美东时间周四,高盛今日大幅上调油价预期,将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原油均价预期分别上调至75美元/桶、82.5美元/桶、75美元/桶。该银行表示,受益于亮眼的需求增长,供应过剩的原油市场已经开始再平衡,比预期的早了6个月。       高盛表示,相信供应过剩的原油市场已经开始再平衡,比预期的早了6个月。该银行认为,这主要是受益于原油需求的亮眼增长。       高盛近期上调了至2018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将增幅从每日173万桶上调至每日186万桶。今日,其公布了2019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将预期设定在160万桶。但高盛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原油消费可能进一步走强。       同时,高盛认为即便原油库存恢复至长期平均水平,OPEC也将继续减产。而美国页岩油产商将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增幅。       此外,这家百年投行称,较高的OPEC减产执行率以及委内瑞拉大幅减产等因素影响,市场过剩的库存在去年下半年快速消化。这些因素将在2018年继续发力。       高盛大幅上调油价预期,将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原油均价分别上调至75美元/桶、82.5美元/桶、75美元/桶。其中,3个月期原油均价上调幅度达21%。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给出的2018年原油均价预期为每桶70美元,美国银行的预期是64美元。       鉴于库存持续下降,高盛称,上调油价预期反映出市场的期货贴水/现货升水(backwardation)程度加深,这将给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       库存已经正常化了       去年,原油市场的库存加速下降,至五年最低,主要是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而持续强劲,OPEC的减产执行率也高达125%,非OPEC国家的检修也高于预期。       高盛表示,他们追踪的每一个指标(除OPEC之外)都指向了库存已经回归到正常水平,稳定在五年均值下方。       高盛预计,去年四季度,全球市场已经出现了原油短缺,缺口大约在110万桶/日,全年不平衡规模为70万桶/日。       在他们看来,OPEC的市场过剩持续存在,主要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标准。OPEC秘书处在1月的报告中表示,OECD库存处于五年均值上方。考虑到政府数据发布数据存在三个月的滞后,这种差异可能持续到四月。       由于高油价有可能引发竞争对手增加产量,从而威胁到OPEC的长期财政收入,所以高盛依然预计OPEC会在未来数年加大产出。在2018年,OPEC产量滞后增长很可能会被证明是有意的,因为他们的减产规模比较大,而且,油价或将处于足够低的位置,能限制需求被破坏。       尽管价格更高,但需求依然强劲

    全球经济活动依然强劲,当前高盛衡量全球经济的指标位于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可以获得的原油数据,第四季度全球需求增长预计为205万桶/日,全年为173万桶/日。
      他们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已经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新兴经济体。这样一种转变对原油需求增长提供了支持。高盛将2018年原油需求从173万桶/日提高到了186万桶/日。同时,他们预计2019年需求增长将为160万桶/日。       鉴于强劲的需求增长预期,在美国、欧洲炼厂设备利用率依然较高,中国仍大量进口原油之际,高盛预计,炼油利润还将提升。最近的利润下降主要是炼厂运行水平过高,以及美国轻硫原油供应造成的,并不是需求疲软了。
      中国方面的原油需求也将非常重要。鉴于去年的强劲进口,高盛预计中国2018年的需求只会小幅下降。而且,中国今年将重建库存,这会加速OECD国家的库存下降。最重要的是,统计数据显示,炼厂开工可能少报了,这意味着中国的实际需求水平要比市场预期的高。       风险:美国页岩油增产       过去数周,美国原油钻井机数量增加,未来可能进一步增加100台左右。因此,高盛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增长今年将为104万桶/日,明年为98万桶/日。       不过他们同时强调,这也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原因包括:       尽管油价走高,但现货升水的程度、现有套保仓位、潜在的OPEC产量增加都将施压生产商对油价的预期;高盛股票部门的分析师称,去年生产商股价表现不佳,导致了企业行为的转变,相比于产量增长,他们更关注企业降杠杆和股东回报。
      此前不久,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都预计,美国原油产量今年将增加。IEA甚至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将出现“爆炸性”增长。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