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前复牌 中航油借力BP图谋再生

   2006-03-13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报

149

核心提示:2004年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发生5.5亿美元亏损,向外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事

2004年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发生5.5亿美元亏损,向外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事件涉及近16000名股民,100多家债权人,是新加坡当地历年来债务金额巨大、债权人众多而复杂的一次重组,也是中国首例海外上市中资企业进行重组。


  经过艰苦的努力,2005年6月8日,债权人表决通过了中航油债务重组方案。2005年12月5日,集团公司成功引入了BP和淡马锡作为新加坡公司的战略投资者。2006年2月8日,新加坡公司对外发表公告,公布了重组后的新董事会人员名单。3月3日,中航油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通过重组方案。

  “公司最为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未来还有很多令人乐观的因素”。3月8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新闻发言人云大卫终于可以肯定地告诉记者:“不出意外,公司股票将在3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复牌,新董事会准备在4月初举行会议,商议未来发展事宜。” 

  “随着重组的结束,公司将尽力恢复运营。”中航油特别工作组组长顾炎飞称,新董事会计划更改中航油名称,甚至更换公司标志等等,希望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完成重组等待复牌

  在中航油紧锣密鼓地进行重组收官和复牌准备的同时,对公司前总裁陈久霖的审判也于3月8日在新加坡法院展开,整个审判预计到3月25日结束。

  记者从新加坡法院方面获悉,陈久霖将面临“伪造、披露虚假信息”等15项指控,而其中13项罪名就可能使他面临最高长达15年的刑期。 

  3月6日,中航油宣布,陈久霖已经辞去公司总经理、董事和首席执行官等职务,董事会接受了他的辞呈。 

  陈久霖于2004年11月30日被停职。他被指为巨亏5.5亿美元的衍生品交易承担责任。尽管陈久霖面临多项指控和高达15年的刑期,但他坚持认为自己在导致公司巨亏的期权投资中并无个人私利。据新加坡媒体披露,陈久霖在其辞职信中表示,“我承认我失败了,我希望将公司逐步打造成一家拥有完整供应链的石油企业的梦想也因此而破灭了。辞职体现了我的良知和责任感。”
 
  “目前,中航油最迫切的任务是复牌”,中航油集团一位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2004年巨亏事件曝光以来,中航油业务一直由顾炎飞领导的特别工作小组全权负责,陈久霖等大部分中航油原高层未参与运作。 

  据介绍,复牌前中航油还有三步要走:股权重组方案获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批准,达成投资协议生效的其他条件以及完成注资。不过,上述高层认为,这三步基本不存在障碍,只是需要时间。

  新股东强化主营业务

  在完成重组之后,中航油能否就此走向新生? 

  据中航油方面介绍,中航油股权重组大会和特别股东大会已于3月3日晚在新加坡举行,最终17项议案包括股权重组、发行新股票以及组建新董事会等均获近95%的股东高票通过。 

  特别股东大会的16项议案包含:1.3亿美元注资事项,向债权人发售约5亿新股及任命8名新董事等。最值得关注的是,中航油集团、BP(英国石油公司)和淡马锡向中航油注资1.3亿美元议案获得通过,此举最终使得重生后的中航油股东变为:控股股东中航油集团持股51%,BP持股20%,淡马锡持股4.65%。

  “作为核心业务,中航油在航油采购方面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这块早晚会放开,但它已占据先机,有着丰富的经验,后来者即便拥有准入资格,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它形成竞争”。中国石油干部管理学院的周伟光认为,BP进入将使得中航油在这一业务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3月1日,中航油公布了2005年财务报告,称其2004年巨亏8.6496亿新元后,去年业绩大转弯,奇迹般扭亏为盈,净赚1267万新元。中航油也因此成为今年新加坡市场最早公布业绩的企业之一。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记者:“在航空燃油进口、批发等方面,之前中航油虽然有垄断优势,但受制于上游供应。有着很多油田和炼油厂的BP的加入无疑有助于中航油产业链的完整。另一方面,所有大的跨国石油企业都重视下游的发展,入股中航油也完善了BP的产业链。” 

  “中航油新的股权构成也使公司的未来变得更加有保证”。海通证券分析师马明明认为,利润丰厚的中国航空燃油领域此前一直由国有石油寡头垄断,BP的进入算是撕开第一个口子。马明明分析,之后BP则有可能在中国东部地区建设提供航空油料的大型油库。淡马锡的加盟,则可以为中航油在新加坡的投资者重建信心。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