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支线呼之欲出 谈判艰难

   2006-03-20 财经时报梁强

90

核心提示:俄方希望由中国承担这条支线的全部投资。而在管线建成后,双方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还是按照合同价进行交易,也

俄方希望由中国承担这条支线的全部投资。而在管线建成后,双方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还是按照合同价进行交易,也是谈判双方的考虑因素.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前夕,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北京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由两国政府授权的俄罗斯原油运输公司和中石油公司正在进行关于修建远东石油管线中国支线的磋商。

  这印证了俄罗斯媒体2005年的一条报道,该报道中称,中石油在2005年秋天就和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达成过一个类似的备忘录,中石油也在2005年年底宣布,将在2006年底把它在东北的石油加工厂的储油能力提高两倍。

  在拉佐夫透露此消息之前,俄罗斯方面已经在3月初批准了远东输油管线第一阶段的计划,这标志着远东输油管道这一重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俄人希望中国负担投资

  发改委一位在俄罗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远东输油管线第一阶段的计划现在已经确定,不过说到具体的开工日期,“现在很难说,除了俄罗斯当地环保组织的阻挠外,还有施工中的技术论证,与当地的利益博弈等因素”。

  该人士认为,管线的开工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波折”。由于从斯科沃罗季诺到大庆的中国支线不足百公里长,因此,如果中俄达成协议的话,这条支线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建成,而且建成时间肯定要先于远东输油管线第二阶段。

  俄石油运输公司副总经理格里戈耶夫本月初曾对俄罗斯《商业日报》表示,从技术上讲,修建从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支线没有任何问题,以俄罗斯原油运输公司现在的施工能力,一个月内就可以建成,但这首先需要两国之间的正式协议。

  据消息人士证实,目前双方谈判的焦点主要是资金问题,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希望由中国承担这条中国支线的全部投资。

  据了解,中俄双方已经在投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相信中国支线的问题“今年年内肯定会取得突破”,这次普京访华,双方之间“很有可能先达成一个公司间的协议”。

  俄方不忘土耳其之鉴

  中俄输油管线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曾谋划修建一条至太平洋的输油管线,以扩大石油出口和带动西伯利亚的经济开发。俄罗斯现在的主要考虑也是这样。

  俄罗斯远东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卡里扬诺夫向《财经时报》表示,远东输油管线俄罗斯境内的走向,主要是要配合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战略的实施。

  此外,俄罗斯不愿将这条管线变成直接的中俄输油管线,也是不想受制于人。

  卡里扬诺夫称,2003年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也曾建成过一条直通输油管线,这条名为“兰流”的管线建成后,土耳其故意压低石油价格,因而让俄国人感到很吃亏,认为主动权被操在了别人手中。

  因此,俄罗斯国内各界现在都对修建直通输油管线非常敏感。比如远东输油管线的称谓,俄罗斯官方已统一规定其名称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线。

  中方吸取择“友”经验

  卡里扬诺夫特别强调说。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很早就开始了海外的能源进口,但在俄罗斯市场上显然并不是一帆风顺。

  中石化最早进入俄罗斯市场,是与非国营的BP-秋明石油公司下属的露西亚石油谈判,虽然中石化获得了科维克金气田的控股权,但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就发现变得很难。因为在俄罗斯天然气市场,俄气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老大,这个市场都是由它统一协调的。现在,中石化已经回过头来重新和俄气公司谈判。

  再比如中石油,2002年收购斯拉夫石油、2003年收购奥伦堡公司都先后失败,与尤克斯都已经签订了供油协议,但后者的破产使得协议根本无法履行。而且,这只是公司间协议,俄罗斯政府无需为此承担责任。

  一位曾长期参与这些合作的中方专业人士也承认,在俄罗斯,中国公司获得的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在俄罗斯“还是要与国营公司打交道这样比较有保障”,比如,中石油现在的主要供油商就是百分之百由俄罗斯国家控股的罗斯石油公司。

  把经济交还给经济

  中国能源进口的传统做法都是直接到当地收购油田,进行开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合同油”。

  不过,现在各产油国对油田控制的力度都明显增大,尤其是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在就国家战略资源的开发进行立法,虽然最终的法案还没有通过,但可以肯定,像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资源俄罗斯肯定不会让外国资本进入控制,顶多允许参与到前期的勘探工作中。

  卡里扬诺夫认为,中国以后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可以考虑通过国际协作及市场机制买油。买油买气是一种贸易行为,而开发当地油气田则是一种投资,而投资就要冒一定的风险。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远东输油管线建成后,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也将基本上是直接在对方的能源市场上买油,双方之间要谈判的主要是价格问题。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中俄之间每年1000多万吨原油贸易全部是通过铁路运输。

  这样运费成本就比较高,原油运过来之后价格也高。而且铁路运输能力有限,目前只有过境蒙古和通过满洲里的两条线路,很多时候,中俄之间已商定的原油输送目标甚至都无法完成。

  相比之下,管线的成本比较低,但前期投资较大,此外,管线建成后运油量加大,买卖双方之间是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还是按照合同价进行交易,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管线谈判的初期,比较艰难。

  发改委的一位专业人士的看法与俄方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该人士认为,说到底,中俄输油管线“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俄罗斯有大量油气,需要出口。

  中国需要油气,是俄罗斯最便捷、也是最稳定的市场。俄罗斯愿意卖,中国愿意买,这完全是两家互惠互利的事情。

  而现在一些俄罗斯媒体,包括部分国内媒体都在炒作管线问题,甚至将许多经济之外的因素联系起来。中国有关专家指出,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反而给谈判增加了许多困难和变数。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