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市场化在中国当前来说并不合适,条件也不成熟,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面都接受的方案。
●由国际的价格替代国内的价格,这种机械的接轨并不是很合理。
随着国内油价攀升,人们也将眼光再度投向了国际原油市场。2003年油价平均约为每桶31美元,2004年约为41美元,2005年又涨到56美元左右。去年8月底和今年1月底,收市油价还两度差点翻越每桶70美元的大关,盘中甚至曾突破每桶70美元。到本月24日,纽约市场油价升至每桶64.26美元,伦敦市场油价也升至每桶63.51美元。战争之后,人们本希望油价走降,但如今被高油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国际“油民”不得不再三感叹:油价真是一个迷。
四原因影响油价
专家分析,造成如此现象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地缘政治影响。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打完了,可战后麻烦不断。直到今天,“基地”组织还时不时在阿富汗闹事,伊拉克的情况更糟。与此同时,美国却与伊朗展开了一场世人关注的“核较劲”,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的石油设施受到恐怖威胁和袭击,这些也直接造成了原油的高价位。
其二,国际社会对原油的需求一直在增长。美国经济向好;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发展迅猛;日本以及德、英、法等欧洲国家经济也在明显复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日子好过了,用油的“胃口”自然不会缩小。
其三,产油大国的保价体系。油价上涨,产油国首获其利。每当油价出现大升大跌的苗头,对国际原油市场影响力最大的欧佩克总会利用保价机制进行调整。它的希望是让油价长期保持在一个理想的价位。
其四,石油交易商和投机商的炒作作用。由于国际形势动荡、石油需求旺盛,这几年石油交易商赚翻了天,同时,对冲基金、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玩家也乘机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大捞特捞。据估计,油价不断飙升,70%是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一年内上涨10美元,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美元至8美元。
[page_break] 事实上,油价过度冲高对用油大户不利,对世界经济不利,对产油国也不利。因为冲高过头,就有随时下滑的风险。对于期盼油价能够在近期有所回落的心理,分析人士指出,只要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不除,就难以指望油价能在短期内回落到合理价位。
关键是价格
毫无疑问,2006年内,我国的能源价格改革将会是一个备受关注也备受期待的话题。表面上,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但其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不少人认为,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点是价格要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我国目前的原油价格已与国际油价接轨,只是成品油价格的变化是由国家发改委调控的。即当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发改委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指出,油价市场化在中国当前来说并不合适,条件也不成熟,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面都接受的方案。他认为,现在最核心的是要理顺价格关系。由于成品油、原油之间的比价关系不合理,使得不管是成品油还是原油都没法有效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由国际的价格替代国内的价格,这种机械的接轨并不是很合理。”
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油价市场化是目标,但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政府该如何来协助油价慢慢向市场化方向靠拢呢?牛犁认为,财税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国家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上游的超额垄断利润用财税的办法拿过来,然后补贴那些受冲击比较严重的相关行业或下游企业。”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刘满平则认为,除了给一定数量的补贴,还可以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支持炼油企业的生产。“不过,这种补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目前我国大多数炼油企业是终端石油公司的加工车间,给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给整个石油产业链补贴,不利于把我国石油公司培养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大石油公司。而从价格机制上看,也是国际市场价格机制的倒退。”
“每个国家每个阶段都有个适应性的机制,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美国的机制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是严重的浪费,而欧洲和日本的定价机制也很不合理。所以,中国的油价改革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牛犁强调。
上一页 [1] [2]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