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 局部合法化

   2006-04-10 《中国企业家》杂志王志强

74

核心提示: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或其它隐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经成为吉林油田人所共知

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或其它隐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经成为吉林油田人所共知的现象

    “在当前炙手可热的高油价时代,拥有一块总储量高达4000万吨原油的整装油田,对一家国内的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吉林油田采油的某民企代表反问记者的一句话。这家民企去年刚刚拿到上述开发前景诱人的区块。


  吉林油田是国内的第八大油田。在这里,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现象。

  据吉林油田公司合资合作处提供的一份材料,目前聚集在吉林油田周围的民营石油公司有41家。2005年,这41家公司的原油开采量达到100万吨(另一种说法为200万吨),占到吉林油田总产量的20%。

  然而,就在一年以前,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陕北油田和新疆油田,数以百计的“油老板”被纷纷强行清理、整顿,至今尚在“老鼠躲猫”的窘境中(详见《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5期《中国石油开采灰色地带揭秘》)。

  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吉林油田能够活得如此“滋润”?“吉林模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中国企业家》记者近日赴吉林油田展开了调查。

  亿阳的石油版图

  五辆装满了钻机、井架和发电设备的大型卡车沉甸甸地压在蓬松黝黑的沙质土地上,红黄色相间的起重机将卡车上的钻井设备吊卸下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周围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十几部高达20多米的钻机正在不分昼夜地工作——每一部钻机大约能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开钻出超过1500米深的油井来。

  这是记者3月23日在位于嫩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吉林油田“民114”区块开发现场见到的景象。一个多月以前,来自大庆油田、中原油田和吉林油田的5家钻井队就已经开进这块油田。“今年内的目标是打100口新井,加上原来的旧井,今年进入争取130口井顺利出油。”徐洪宝说。

  徐是“民114”区块采油作业区的经理,他目前负责开采的这个区块是一家名为“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收购的整装油田。该区块总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据称拥有超过4000万吨的原油储量,是迄今为止国内民营企业获得的最大石油区块。

  2005年初,该区块的前主人——香港中亚石油公司经过数年开采后,由于油藏地点分散、油层低渗透,开采投入费用较高,萌生退意。2005年4月28日,香港亿阳能通实业公司通过数轮谈判,以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民114区块”揽入旗下。

  据大庆石油勘探局和吉林石油勘探局组成的专家组给出的报告称,“114区块”远景资源量为4000万吨,具有较好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经营前景。”以此资源量,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标准7.5桶/吨计算,该报告所指“民114区块”的石油储量的市值将高达180亿美元!吉林石油勘探公司对“民114区块”的出油率评估系数采用的是0.1左右,即便如此,“民114区块”最终可采价值也在18亿美元以上。

  据记者多方了解,拥有“民114区块”的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实际的控制方是在内地民营企业界颇有名气的亿阳集团。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以做电信软件起家,今天已经成为国内实力不菲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去年5月发生的那场深圳航空控制权争夺战,更是令亿阳在国内资本界名声大噪。在交通建设领域,亿阳集团也因拥有南京长江三桥的收费权而令业界印象深刻。

  亿阳集团通过注册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进入国内石油开采领域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中国企业家》记者获知,亿阳石油产业的海外布局其实已具相当规模。近三年来,它与中国石油一起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合作进行三个地区十余个区块的开发评价。

  

[page_break] 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或其它隐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经成为吉林油田人所共知的现象

    “在当前炙手可热的高油价时代,拥有一块总储量高达4000万吨原油的整装油田,对一家国内的民营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吉林油田采油的某民企代表反问记者的一句话。这家民企去年刚刚拿到上述开发前景诱人的区块。


  吉林油田是国内的第八大油田。在这里,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现象。

  据吉林油田公司合资合作处提供的一份材料,目前聚集在吉林油田周围的民营石油公司有41家。2005年,这41家公司的原油开采量达到100万吨(另一种说法为200万吨),占到吉林油田总产量的20%。

  然而,就在一年以前,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陕北油田和新疆油田,数以百计的“油老板”被纷纷强行清理、整顿,至今尚在“老鼠躲猫”的窘境中(详见《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5期《中国石油开采灰色地带揭秘》)。

  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吉林油田能够活得如此“滋润”?“吉林模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中国企业家》记者近日赴吉林油田展开了调查。

  亿阳的石油版图

  五辆装满了钻机、井架和发电设备的大型卡车沉甸甸地压在蓬松黝黑的沙质土地上,红黄色相间的起重机将卡车上的钻井设备吊卸下来,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周围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十几部高达20多米的钻机正在不分昼夜地工作——每一部钻机大约能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开钻出超过1500米深的油井来。

  这是记者3月23日在位于嫩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吉林油田“民114”区块开发现场见到的景象。一个多月以前,来自大庆油田、中原油田和吉林油田的5家钻井队就已经开进这块油田。“今年内的目标是打100口新井,加上原来的旧井,今年进入争取130口井顺利出油。”徐洪宝说。

  徐是“民114”区块采油作业区的经理,他目前负责开采的这个区块是一家名为“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收购的整装油田。该区块总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据称拥有超过4000万吨的原油储量,是迄今为止国内民营企业获得的最大石油区块。

  2005年初,该区块的前主人——香港中亚石油公司经过数年开采后,由于油藏地点分散、油层低渗透,开采投入费用较高,萌生退意。2005年4月28日,香港亿阳能通实业公司通过数轮谈判,以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民114区块”揽入旗下。

  据大庆石油勘探局和吉林石油勘探局组成的专家组给出的报告称,“114区块”远景资源量为4000万吨,具有较好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经营前景。”以此资源量,如果按照目前国际标准7.5桶/吨计算,该报告所指“民114区块”的石油储量的市值将高达180亿美元!吉林石油勘探公司对“民114区块”的出油率评估系数采用的是0.1左右,即便如此,“民114区块”最终可采价值也在18亿美元以上。

  据记者多方了解,拥有“民114区块”的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实际的控制方是在内地民营企业界颇有名气的亿阳集团。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以做电信软件起家,今天已经成为国内实力不菲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去年5月发生的那场深圳航空控制权争夺战,更是令亿阳在国内资本界名声大噪。在交通建设领域,亿阳集团也因拥有南京长江三桥的收费权而令业界印象深刻。

  亿阳集团通过注册香港亿阳实业有限公司进入国内石油开采领域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中国企业家》记者获知,亿阳石油产业的海外布局其实已具相当规模。近三年来,它与中国石油一起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市场,合作进行三个地区十余个区块的开发评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age_break] 外资在中国投资石油上游业务的停滞和退出,成为国内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开采上游地带的天赐良机。

  披着“外资”外衣的民营资本

  《中国企业家》记者在大庆采访调查得知,当地最大的民营石油开发商——香港中亚石油公司的“肇13区块”就是2001年从加拿大泛华能源公司手中接过来的。中亚石油公司注册地在香港,总部实在北京。其老板王乐天,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下海后曾从事商业地产开发。早在1995年,他就注册了一家名为吉林华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石油开发公司,该公司与当时吉林省油田管理局共同投资兴建了JOG石油公司。而他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西10公里的大庆油田“肇13区块”是目前的主力油田,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目前年产原油40万吨。记者在中亚石油公司采油现场看到,该公司拥有一幢现代化的8层豪华办公大楼,看起来实力不俗。

  据了解,在买下该区块之后,中亚公司并没有立即大规模开采,直到2003年,油价涨至35美元以上,“肇13区块”才投入到整体开发当中。目前,中亚公司已经开采400多口油井,加上2001年在吉林油田的“乾安130区块”和“民47区块”,该公司目前一共具备近50万吨原油的年开采能力。

  吉林油田合资合作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亿阳和中亚公司外,在吉林油田具备较强实力的还有一家名为MI能源的石油开采公司。该公司注册地为百慕大群岛,但公司总部也位于北京,其创始人张瑞霖来自国内。目前,MI能源公司拥有大安、莫里青、庙3和胜利油田的义64等四个大型区块。这四大区块以地处吉林省大安市境内的大安油田的储量最为丰富,其经国家矿产委员会油气专委会审查批准的探明储量达1亿多吨。2005年1月,在高油价的刺激下,大安油田已经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据MI能源公司大安采油厂一位负责人透露,大安区块目前共投产新井200多口。自投产以来,该区块已经累计生产原油30多万吨。

  MI能源公司目前拥有的四个区块同样来自当年中石油在1997年12月引进的外资石油公司——美国微生物采油公司,只不过合作方式与中亚石油公司略有不同。据MI能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介绍,2001年,MI能源公司通过与美国微生物采油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石油开采地带。合资后,外资所占的股份渐渐被MI能源公司买下。目前美国微生物采油公司在中国的项目已完全交给MI能源公司操作。

  民营油企在吉林油田“登堂入室”,比之处在“灰色地带”的新疆和陕北采油民企,可谓“冰火两重天”。为什么?中石油集团对外合作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在新疆油田和陕北油田开采原油的民企营被勒令清退的原因,在于承揽开采项目时没经过中石油同意。不过,记者通过调查得知,在中石油提供对外合作的区块中,有相当部分至今没有做任何登记。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附近的松花江上存在一个无政府收费管理的“黑渡口”,每天晚上都有数十辆原油运输卡车通过摆渡运往对岸的黑龙江省肇源县,而对岸同样有大量石油运往松原进行“异地处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原油大部分产自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没有登记的边缘区块。这些区块由于面积小,油层厚度不够,往往被中石油的油田公司所忽略。

  披着外资“外衣”的国内民营资本,虽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国有石油公司的眼皮下打油,但似乎依然存在难以说清的“灰色地带”。

 

上一页  [1] [2] [3]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