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油价的巨大波动似乎为中国石油期货的问世又吹响了一次号角。
4月3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向记者证明了这一点:“面对动荡的国际石油市场,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重启石油期货。”
然而,石油期货从酝酿到出台,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中国曾于1993年在上海和北京首次推出石油期货合约,但两年后因为过度投机而撤销。十余年后的今天,它的再次问世已成为石油界和期货界最期待的事情。
中国不具备话语权
“每一次石油价格巨大波动时,人们都会重新想起石油期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说。
冯飞是多次提到国内推出石油期货的重要人士之一。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的主笔,他对CIEN记者说:“无论是石油生产国还是消费国,对石油的需求比较大的国家,就应该考虑有石油期货交易。
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3年内对外资开放石油零售市场,5年内开放石油批发市场。届时外国企业将带着价格制定优先权和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的双重优势进入国内石油市场。如果国内企业无法通过石油期货交易避险,就会处于更加被动不利的境地,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更谈不上参与国际竞争。
“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南方航空公司的一位人士对记者回忆,1999年,国际油价从近10美元上涨到近40美元,从该年11月份起,航油价格也上涨了8次,涨幅高达86%,中国航空业不得不为此多支出40亿元,南航损失近亿元。“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虽然不能立刻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传递,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经营。”
浙江省一家中等规模的石油公司总经理赵先生告诉记者。赵急切地等待着石油期货的开放。
赵所在的企业拥有一座5000万吨级油轮码头,3000万立方中转油库,主要采购大的石油企业油品再转卖给小的批发商或加油站。在油价剧烈上涨时,赵的企业常常会遇到上游厂家毁约或提高价格的要求,价格下跌时又会遭受巨大损失。赵告诉记者,因为上游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垄断,像他们中小规模的石油批发企业,在石油价格波动时只能坐以待亏。
而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我国进口石油每桶要多支出5美元。“一旦在国内开辟石油期货市场,我们就可以力争在石油价格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冯飞说。
交易市场摩拳擦掌
随着油价的波动,期货市场也随之起伏不安起来,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已经展开了一场石油期货交易争夺战。
现任上海浙石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的张洋,早在1993年中国组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时候,就被公司派到交易所担任首席出市代表,成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第一批“红马甲”,亲身经历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成长到关门的全过程。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油价机制没有充分考虑国内生产成本,也忽视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油价机制实效性差,有悖价值规律。
这是充满悬念的石油期货市场投给人们的第一颗重磅炸弹。但记者了解到,可能恢复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大概只能进行现货交易,不可能进行期货交易。一方面国家还没有放开相关政策,另外抛开上海期货交易所另辟新的交易市场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颗炸弹接踵而至。近日有消息传出,广东省与港交所0388曾接触,研究在港开办石油期货市场。
港交所发言人对有关消息不予评论,但表示,港交所在2003年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商谈合办期油一事至今仍在进行,推出与否的决定权在于市场。
除上海、广州外,大连商品交易所同样不甘寂寞。该所总经理朱玉辰说,该所已展开了原油期货的开发设计工作,但由于起步较上海晚,大连似乎有意避开上海的强项——燃料油,转而强调其发展原油期货的优势。
同行业同床异梦
但是,就在期货交易所争夺石油期货“执照”的过程中,却有不同的声音传出。中国石油期货的现实之痒,最终的矛头都将指向同一个落点——中国石油两大巨头的垄断体系。
有媒体披露,国内某石油巨头反对过早设立石油期货。某石油集团老总表示,由于国内只有两家石油公司负责成品油的批发,市场经济还在过渡中,所以现在设立石油期货市场的条件仍未成熟。
北亚期货北京研发中心张天明认为:“由于国内的石油提供商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它们在流通市场的垄断地位,就决定了它们对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化缺乏风险意识。”而且,进行石油期货交易势必要打破目前石油统一定价的格局,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将直接面临这一格局改变的挑战。所以,很难想像,如果大家对此不支持或者意见不统一,那么石油期货的推出仍将具有难度。
郑州商品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内石油是专营,不是市场化的品种,起码经营不是市场化的,而期货交易的基础又必须是市场化的品种,比如小麦、大豆。也就是说,目前的石油专营状况不解决,搞出来的石油期货也难以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指出,从市场主体和机制上看,中国石油市场的发育和形成仍然任重道远。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公司下属油田和炼油厂,作为“成本中心”,是完全的生产车间,特别是石油公司改制上市后,进一步强化了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力,目前国内的石油市场基本是一个“两个人”的市场,从供应方看,市场主体严重缺乏。
在这种流通机制下,石油流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点,是价格要与国际接轨
上一页 [1] [2]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