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农资专刊高级顾问王全先生作客本报时指出,在化肥行业连续两年的“热潮”之后,“应继续保持一种冷静的头脑,才能个性鲜明地成长起来。2006年将是市场转折的一年,也是市场考验大家的一年,只有企业和经销商密切配合,休戚与共才能平稳度过。”
2005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农资专刊高级顾问王全先生应邀参观了中华合作时报社位于北京总部基地的新办公大楼。作为到访本报社的高级顾问,王全先生对本报《农资专刊》和《中国农资》杂志给予了热情的评价,同时,给予了良好的建议和期望。王总认为,在化肥行业连续两年的“热潮”之后,“应继续保持一种冷静的头脑,才能个性鲜明地成长起来。”
此外,王总就2006年的化肥市场、目前尿素到底要跌到什么价位、冬储应该怎么操作等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深感迷茫和关注的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相信王全先生对当前化肥市场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会让业内人士茅塞顿开。
自十月份以来,尿素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气氛持续低迷。市场的气氛如同现在的天气一样,“无雪的冬天”依然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而尿素价格也一路走低,出厂价格从10月份初的1600元/吨左右下跌到2005年底的1500元/吨左右,并仍处在下跌态势。对于冬储尿素价格这个人们十分敏感和关注的问题,王总做出了解答。王总认为,尿素是化肥的龙头,了解化肥的行情变化要从尿素入手,而分析预测尿素价格最主要看总供应量和总需求量的关系,这是判断市场价格的核心!从产能和进出口方面看,2004年尿素产量为4183万吨,供需基本平衡;2005年预计尿素产量4350万吨以上,增加200吨左右。2004年尿素出口394万吨,预计2005年尿素出口150-160万吨,减少240万吨左右,一增一减,使得2005-2006年度的尿素供应量要比2004-2005年度的尿素供应量至少要超出400万吨。特别是2004年以来,新投产和扩能的尿素企业在2006年都将逐步形成新的产能充入市场,如华锦集团在新疆的52万吨项目、晋城的第三套大颗粒项目等等。这些新增产量到2006年将最少有200万吨左右,因此,可以说2006年尿素将供大于求。尿素将结束自2003年10月以来螺旋上升,购销两旺的局面而逐渐步入价格低迷盘整阶段,而且2006年也将是尿素行业的拐点。
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看,目前全国生产资料行情整体下滑,如钢材相关产品下降了30%-40%,降幅高达50%,建材水泥价格也下降了16%。这些大宗生产资料价格的下滑也对尿素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
从政府政策层面看,虽然国家建立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并已经第一批确定了615万吨的冬储计划,一些用肥大省也建立了省级化肥冬储,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么大量的冬储化肥依然没有稳住不断下滑的尿素价格,而且2006年1月份至9月30日出口尿素将依然按照30%的暂征出口关税,这条政策意味着中国尿素在2006年将只能在国内流动,也将意味着国内尿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应该说此条政策对国内尿素生产企业是最大的利空!事实上2004年以来,国内尿素的火爆除了国内旺盛的需求外,出口尿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甚至是核心的作用。如2004年9月份及2005年4月份出口尿素都是拉动尿素价格高涨的核心力量,但在2006年,这样的场景将很难看到了。
从生产成本看,这几年尿素价高畅销,各工厂都积累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扩产,因此即使煤气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工厂的生产成本依然有显著下降,目前以煤为原料的企业完全成本有60%以上在1350元/吨左右或以下,而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完全成本在1250元/吨左右或以下,因此,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市场变化应该是价格的竞争,而且是唯一的。2006年生产企业利润将出现理性的回归,尿素价格也将在略高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价位运行。
既然2006年尿素资源供大于求,市场前景不乐观,那么冬储还储不储?应该如何操作?对此,王全先生认为,目前化肥施用季节越来集中,而国内运输不足却越来越突出,为了不误农时,也为了不失去任何销售商机,冬储还必须要储,但市场后期不明朗,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共同合作。
对生产企业而言,由于2006年尿素资源供大于求的现实,因此2006年不是价格卖高卖低的问题,而是卖得掉卖不掉的问题,是市场占有率是否能稳定和扩大的问题。只有对市场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在明年的销售中才能占有主动。在冬储阶段就应该选择优秀、有实力的经销商让他们心无顾虑,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产品摆下去,向下游延伸。
对经销商而言,2006年将转成买方市场,经销商应认清自身的价值,要选择信誉度好、成本低、实力强的生产企业采购资源,要坚决防范1999年、2000年那种“工厂陷阱”——为了低价而盲目付款导致款货全无的现象。在市场前景不乐观时,尽量不买断,尽量配合生产企业占领市场的联储联销。当生产不能承诺保底和不赔时就要少做多看才主动。
此外,王总对2005年的市场做了总结,并对2006年的化肥市场做出分析,他认为,2006年对于复合肥市场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年。2005年国内进口、国产复合肥的库存量达300万吨的库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尤其是2005年春天后东北市场的大量被动库存对全国磷复肥的生产销售都是影响深远的。2005年秋天山东、河北地区的二铵市场销售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而随后南方市场进口复合肥价格的大幅下滑也是深受国产复合肥价格低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但使2005年复合肥市场整体低迷,而且依然影响着2006年春耕复合肥市场,虽然这种现象的传递在南北方之间存在区域性差异,但是市场是相通的,它对全国市场的影响将是持续、深远的。
王总说:“目前,整个农资行业处在迷茫中,农资人手中大把的钱,不敢拿货,前期率先拿货的越拿越赔,造成目前基层的库存没有达到往年的量,基层的库存显得不够,有可能造成用肥季节局部地区出现供货紧张的局面。”王总认为任何的低迷都存在希望,关键在于如何把握,“2006年春天的市场低迷来得早,这种低迷不正常,因此目前的库存不足也使区域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农资人要善于对当前的农资市场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把握市场。
最后,王总说,2006年将是市场转折的一年,也是市场考验大家的一年,只有企业和经销商密切配合,休戚与共才能平稳度过。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