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如何生存下来,中国民企何时能突围石油垄断,这些与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被媒体已说的不少了。可越说,仿佛留给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的空间越小,民营石油企业面对眼下市场的路仿佛越走越窄。这不能不说是目前的一个现实。
对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所面临的“步履维艰”,可以说本报关注的最早。2003年5月7日本报以《两大石油集团控制油源,东三省成品油企业难玩———38家民字号企业叫苦不迭》为题,详细报道了笔者采写的东三省民营石油企业的经营艰辛,此报道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此而来,媒体把视角投到民营石油企业当中。不久国务院副总理还专门作了批示:“我们一直强调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要一视同仁。两大集团不能借助垄断的地位搞不平等竞争。”
2004年底,民营企业石油商会成立,很显然其意图就是面对国内两大石油集团的垄断以及国外石油巨头的大举进入,民营石油企业自组商会,以“自救”的行为寻求缓解民营石油企业的压力,以商会来增加谈判的筹码。
2005年,在国务院刚刚发布“非公经济36条”之后,本报以“破冰之旅”,对民营企业在进入垄断领域过程中所遭遇的经营困难与政策壁垒进行剖析,为民营企业能早日在这些垄断领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鼓与呼。而且选择的领域就是民营石油企业,5月23日本报又发表了《东北民营油企步履维艰》。“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对民营石油企业来说,是一最大的利好,打破石油垄断的呼声更加高涨,随之关于民营石油企业生存的报道本报就没有间断过。
然而在2005年底的一次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荣融语出惊人:“石油等行业几乎没有垄断。”
2006年4月,有媒体称中国石油庞大而坚固的垄断堡垒,正悄悄打开一条门缝。报道说,一份内容详尽的关于中国石油业准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经由国土资源部油气管理处起草完毕,并在一个月前分别送达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办的案头。
从目前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整体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来看,一切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状态。尤其是当初高调而起的民营石油商会,已聚不起成立之初的人气。日前,笔者与成立民营石油商会的发起人之一,谈起近一时期以来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现状时,这位商会副会长说:本以为石油商会能为民营石油企业整体代言,但在运作中出现了很多重大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2005年6月29日关于“长联石油”的成立,致使至今媒体还称之为“圈钱”,而以股权换油权太理想化了。而长联成立至今是只有其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日前,有媒体称“石油商会成立之后,内部斗争就很激烈”。然而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此种原因,而主要是各民营石油企业对商会的宗旨认识不一。这位副会长说,商会不应把一切精力都放在争辩打破垄断上,这样争辩下去,把民营企业将全部拖垮。
据了解,目前全东北三省的民营石油企业几乎都处于停摆的状态,两大集团没有油分给民营石油企业。这样一个现实,几乎是逼得一些民营石油企业不得不换个思路了,那就是在新能源上做文章,在可再生能源上做文章,而谁能先走出这一步,这对民营石油企业不能不说是一个新天地。
还有的石油民营企业家说,现在民营石油企业是正面和两大集团争辩,而这种争辩搞下去,会越来越僵,如换个思路,民营石油商会会有新的作为。面对眼下关于垄断的争辩没有结果时,民营石油企业确实该考虑换个思路了。但这绝不是说不去打破这一垄断。打破垄断,民企寻求突围,这可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如一味地等待,对民营石油企业也将可能丧失该有的机会。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