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006-05-29 光明网光明网

74

核心提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节约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节约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强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其中,当务之急是通过推进改革和完善政策,加强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价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加快水、电、油、气和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在资源性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促进能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推进用水、用地、用电等价格改革,实行有所不同的差别价格和收费方式,但对于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各个地区都必须运用价格机制调控资源供求关系,大力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第二,抓紧制定、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节能降耗,首先需要尽快制定、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认证制度。一要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加快出台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及节油、节电等管理办法;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各行业耗水标准;抓紧研究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指标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各行业设计、施工、生产中原材料消耗的技术标准和核算制度。二要加快制定、完善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规划指导作用,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抓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推进节水设施建设,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支持中水回收、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推行多层标准厂房,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占地,进一步在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禁止过度包装。

  第三,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幅度推进各行业节能降耗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资源技术开发的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开发一批节约资源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要以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为主要目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依法淘汰高消耗、低效率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推动火电、钢铁、石化、煤炭、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材技术工艺。要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淘汰立窑水泥、土炼焦、小电石、小高炉、小发电、小煤窑等影响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搞好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抓紧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的收费制度。抓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强农膜、畜禽粪便等的循环利用;搞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废旧家电、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要全面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突出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资源节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和评价体系,列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发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各地区各行业和重点企业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具体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及年度分解目标,特别是确保完成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的任务。为此,各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结构性节能降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