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五项措施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06-06-22 中国经济网刘万永

56

核心提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服务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服务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加大激励力度等五项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共有1375名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一线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60.2%,266名毕业生到西部就业。2006年已有215名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学校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实现宏伟蓝图,奉献青春智慧”、“理智爱国,健康成才”和“我与祖国共患难”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把石油文化和传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入学第一堂课就是石油工业历史传统和形势教育,参观校史陈列馆和收看反映石油工业艰苦创业历程的录像片。学生在校期间,还坚持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和“爱国从敬业开始,敬业从学习开始”的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石油文化,传递石油精神,引导学生投身祖国石油事业。

  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实行辅修、双学位制,开设了英语、计算机、石油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五个双学位专业,2005年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在读人数达184人。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2+2”培养模式,工商管理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前2年实行基本相同的课程教学计划,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后2年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修读。学校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油田公司和海洋工程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学校还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双选工作机制。建立起以“一把手”负总责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系。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年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学校对院(系、部)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及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就业率与各专业招生数量挂钩,对就业率连续排名最后的专业实行限招、停招。加强就业信息的反馈,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三大石油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人才招聘事宜。在2005年底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中,三大公司联合进校招聘,参聘单位300多家、代表800余名,1083名毕业生顺利签约,占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70%。

  为加强学生对基层的了解,坚定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学校注意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了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组织“走石油路,做石油人,为构建和谐油田而努力--走进石油一线”大型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每年组织20多支实践服务团奔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石油石化“老总”进校园活动,中石油、中海油、大庆油田公司等一大批石油石化企业的高层领导来校做报告,他们在基层成长的鲜活事例深深地吸引了一大批毕业生,打消了部分学生对到石油石化单位工作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心和动力。

  学校还加大激励力度,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新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石油管道局、青海油田等许多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在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企业贷学金等。定向奖学金面向三年级学生设立,油田需要的优秀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签订定向协议,发放奖学金一万元;贫困学生贷学金面向低年级学生设立,签订协议后每年发放贷学金,到单位工作后从工资中扣除,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还。同时,学校把党性教育和毕业生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对毕业班党员的培养和考察,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学校大力表彰踊跃赴边、壮志西行的毕业生,在离校前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欢送会。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