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就业率逾九成

   2006-06-28 《中国青年报》刘万永

46

核心提示: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95%以上,近年来一直保持这一高就业率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靠着加

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95%以上,近年来一直保持这一高就业率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靠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1375名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一线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60.2%,另有266名毕业生到西部就业。今年选择基层的毕业生已有1530名,其中200多人去了西部。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生高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实行辅修、双学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2+2”培养模式,工商管理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前两年实行基本相同的课程教学计划,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修读。学校还结合企业需求,先后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港油田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学校建立起以“一把手”负总责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年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学校对院(系、部)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及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就业率与各专业招生数量挂钩,对就业率连续排名最后的专业实行限招、停招。

  为加强学生对基层的了解,坚定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学校注意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了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积极开展石油石化“老总”进校园活动,用鲜活事例打消部分学生对到石油石化单位工作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心和动力。创造性地举办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进校联合招聘的双选大会。今年双选期间,学校共接待用人单位300多家、1083名毕业生顺利签约,占到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70%。

  学校还加大激励力度,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新疆油田等许多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在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企业贷学金等。定向奖学金面向三年级学生设立,油田需要的优秀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签订定向协议,发放奖学金1万元;贫困学生贷学金面向低年级学生设立,签订协议后每年发放贷学金,到单位工作后从工资中扣除,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还。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