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落后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受制

   2006-06-30 中国工业报中国工业报

77

核心提示:6月19日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16个重点振兴

6月19日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16个重点振兴的领域,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充分表明了政府对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也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从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来看,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工艺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巨大差距,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目标任务艰巨

  根据《意见》,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以下三大任务:以一批大型项目国产化为依托工程,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开发,实现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国产化;开发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30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海上浮动生产储油轮;进行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制订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根据这两项规划的内容,“十一五”期间,炼油工业将进一步调整企业结构,关停并转小型和低效炼油装置,坚持走炼油化工一体化道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此期间,我国将新建15套年产1000万吨炼油装置,14个产煤大省要上煤制油项目。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9000多万吨,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

  而与此同时,乙烯工业也要采取“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乙烯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还要新建十几套年产80万~100万吨大型乙烯装置。在此期间,首先对茂名石化等企业进行第二轮改扩建,使其生产规模达到年产80万吨级以上;对上海石化等企业进行第三轮改扩建,使其生产规模达到年产百万吨级。对现有中型乙烯装置实施消除瓶颈的技术改造,优化技术经济指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对抚顺石化等中型乙烯企业进行较大规模改扩建,使其生产规模接近100万吨级。

  到2010年,通过改造或扩建现有企业,增加乙烯生产能力438万吨。同时,新建南海石化等七大乙烯工程,增加乙烯产能620万吨。2010年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区,产能占到全国60%以上。在新疆、甘肃、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区,也将建成几个大型的乙烯生产基地。

  由此可见,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全力振兴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推进石油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工艺技术落后

  尽管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在总量上已居世界第四五位,但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我国现有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数百家,但大型骨干企业却屈指可数,而且至今尚无一家进入世界500强,更缺少世界知名的产品。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实际上是“大而不强”,至今尚不能为国内新建的大型石油石化项目提供成套设备。

  为了支持重大装备国产化,早在1983年,国家就成立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有力地推动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20多年来,我国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无论从近期,还是从中长期我国石油石化发展需要看,装备国产化的进度和水平都难以跟上。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基本上还停留在照猫画虎的阶段,谈不上再创新,与国外的差距只见拉大不见缩小。

  近30年来,国外乙烯装置的工艺、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乙烯裂解炉装置规模已从年产30万~80万吨发展到年产100万吨,最大的乙烯装置已经达到年产140万吨。我国在乙烯装置的工艺研发和设备国产化方面,虽然紧追紧赶但还是踩不到人家的影子。形势所迫,我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
从关联性看,工艺技术研发迟缓制约着工艺装备的研发水平。目前,我国为石化装置提供的产品技术60%来自国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很少,工艺技术过分依赖国外,长期以来很少形成自己的原创性成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缺乏二次开发能力,而国外的工艺技术发展之快,我们追之不及。正因为如此,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与石油石化工艺设计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长期以来相互脱节。设备是为工艺服务的,工艺参数不确定,设备无法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研发缓慢,必定导致装备研发滞后。

  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本身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装备研发、制造滞后于石化工艺技术发展;二、重大设备的研发仍停留在模仿的水平上,原始性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太少;三、设备研发、建造还没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四、重大装备研发、建造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大型研发中心和建造基地;五、国内制造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设备研发制造周期长,交货慢成为在国内外竞争中屡屡失败的主要原因;六、由于条块分割和地区分割,制造企业与引进项目的业主缺乏沟通,引进设备没有同时引进制造技术,制造技术研发往往要从头摸索;七、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八、主持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机构难以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工作。所有这一切,无疑都严重地制约着石油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进程,如不尽快解决,将很难适应今后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